華為跌倒,蘋果吃飽!2022年蘋果在中國的出貨量、營收穩居第一,2023年前兩個月全球出貨量更是超越三星,成了全球第一大手機品牌。缺少華為的制衡,蘋果成了高端手機市場的最大贏家。
得益于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善的手機產業鏈,不少人認為蘋果應該加大對中國的投入,造福國內消費者和企業。但事實恰恰相反,蘋果這些年一直想將生產線搬出中國,遷移到印度。尤其是鄭州富士康大流行更是成了蘋果加速南下的催化劑,富士康更是第一時間宣布在印度招募數萬名員工。
但進入2023年后,隨著疫情陰霾散去國內制造業全面復蘇,外加上蘋果印度工廠 組裝良品率不足50%,未免會讓大家給「印度制造取代中國制造」的想法打上一個問號。
而且在這種關鍵時刻,蘋果CEO庫克還開啟了「中國行」,這是庫克時隔四年再次踏上中國的領土,并且還受到了商務部長王文濤的親自接見,可見我國對蘋果的重視程度。此外,庫克還與蘋果中國零售店消費者親密互動,現身北京某日本料理店,并對中國市場給予了肯定的態度。
常人來看,這無疑釋放出了一個明顯信號:蘋果非常重視中國市場,需要中國市場的支持。對此不少國內媒體也開啟了「自嗨」模式。但是,該走的終歸還是留不住,因為海外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蘋果突然變臉
首先,在庫克「中國行」期間,外媒傳出消息,蘋果的第二大iPhone代工企業和碩將在印度開設第二座工廠。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富士康已經斥資7億美元在印度建立一座新工廠。富士康、和碩的決定,無疑實錘了蘋果撤離的趨勢已勢不可擋。
其次,庫克「中國行」回到美國之后,轉身就受到了拜登的召見。眾所周知,這些年老美一直在提振本土制造業,川普在任時就奔赴蘋果總部,威逼利誘「蘋果制造」重返美國。或許重返美國的要求讓庫克難以接受,但搬出中國的可能性則極高。
另外,彭博社傳出消息,蘋果做出新決定,在新一代旗艦機iPhone15系列發布后直接從印度發貨,這是蘋果新旗艦首次由印度參與首批供貨。據悉印度出貨機型為iPhone15,iPhone15Plus、Pro、Pro Max高端機型依舊在中國生產。
蘋果為什麼鐵了心遷出中國?
既然高端機型還要在中國生產,說明中國制造技術依舊全球領先,既然我國技術領先,為什麼蘋果鐵了心要將生產環節遷出中國呢?其實這并不難理解!
首先,國內不管是榮耀、小米、vivo還是oppo,都有四五千元的高端旗艦機,高端市場的競爭可謂是龍爭虎斗,而且電子消費行業低迷,這些給了蘋果巨大的壓迫感。而印度人口多,據悉印度工廠員工薪資只有大陸工廠的四分之一,許多員工月薪僅有幾百元,這能最大程度降低蘋果的生產成本,而此次蘋果選擇「走量機」iPhone15在印度生產,也意味著蘋果要開始和國內廠商打價格戰了。
其次,數據顯示,印度市場90%的用戶用的是安卓手機,還有許多人用的是功能機,每一次「換機潮」,蘋果在印度的出貨量總為安卓手機的零頭,而隨著印度經濟水平的逐步提升,當全球手機出貨量下滑,2022年印度iPhone出貨量逆勢大漲65%,產值暴漲162%,數據上來看,印度很像我國智能手機發展初期的樣子,未來增長空間是很恐怖的!
針對蘋果向印度市場轉移,站在商人的角度來說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追求更高的利潤本身就是企業的宗旨;對于一些地方來說,如果蘋果降低大陸產能確實會給本土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總體來說,蘋果供應鏈的技術含量并不高,遷走對我國科技發展并不會有任何的影響,而且我國也一直想摘掉「世界工廠」的舊帽子向「高品質消費市場」轉變。
值得提醒的是,蘋果本身就不具備「不可替代性」,扶持本土品牌,產能自然會卷土重來,您說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