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后,新能源以雷霆之勢開始向傳統能源發起了進攻,在這個過程中有兩種能源占據了主要地位,其中第一就是氫能源,第二便是電能。氫能源在新能源競爭中,原本很有潛力,可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氫能源漸漸落于下風,最終被電能徹底擊敗。在電能的發展領域中,電池成為了一個核心技術。
與傳統能源中的石油不同,電池在構造和性能方面因為技術差異造成的結果是很大的,如今主流的鋰電池,可謂是在傳統電器電池中的一種衍生。不過鋰電池的性能終究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未來擔當重任,這讓固態電池這種新技術開始慢慢占據主流。
在固態電池的關鍵技術上,原本是日本占據絕對領導地位,手握諸多專利,可如今隨著中國企業專利申請量的不斷增加,這讓中國開始慢慢在固態電池領域占據越來越大的影響力,那麼在這種趨勢之下,中國會不會在固態電池領域上實現技術上的彎道超車呢?
一、核心技術上的慢慢摸索
鋰電池在電器中的大規模應用,讓鋰電池成為了信息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動力來源之一,如此重要的能源設備,中國卻入場相對較晚,不少關鍵技術都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這讓中國在電池產業鏈中,根本沒有分到多少利潤。
在電池生產規模上,中國盡管較大,可利潤卻遠不如日本負責電池技術開發的企業。面對這樣的技術困境,中國不少企業都開始奮起直追,在鋰電池的技術領域中擁有了不少自己獨創的技術,不再受限于人。獲得了鋰電池技術領域的成功后,不久后中國企業又開始瞄準了固態電池,在固態電池技術上又積極鉆研,獲得了不少可觀的成果。
中國不少企業積極鉆研的固態電池技術,可謂是電池的前沿技術之一。當今所用的電池大部分都要用到電解質,燃料電池更是需要液態介質來支撐,這時非固態電池的技術問題便出現了。因為有液態介質的緣故,在電池的溫度升高后,很容易造成內部壓強再平衡,造成電池鼓包或充輸電異常等一系列問題。相比之下,固態電池則避免了這些技術問題,在輸電和充電上更為穩定,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于是固態電池也就成為了電池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之一,為此中國的企業也是投入了很多精力在這個新興的技術之上,與電池技術強國日本展開了一系列的技術競爭,這讓中國開始在電池的核心技術領域開始慢慢探索。
二、中國可能被彎道超車
與日本的一些企業展開技術競爭后,還是不得不承認日本在固態電池技術上還是占據很大優勢的,專利的保有量也是最多的。
除此之外在歐盟和美國的不少企業也押注固態電池,在固態電池的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同時也擁有不少專利。盡管目前在市場上依舊是鋰電池為主流電池,可隨著電池技術的全面升級,未來固態電池將有取代現有鋰電池的勢頭,正是看到了這個趨勢后,中國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企業都參與到了固態電池的研發之中,可在技術競爭上,中國依舊處于劣勢,專利擁有量還是遠遠不如日本等電池技術強國所擁有的數量。
在固態電池上押注最多的日本,專利擁有量不僅多,還在關鍵技術上擁有專利,這對固態電池的生產應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讓日本的這些電池企業將希望寄托在了固態電池上,畢竟在鋰電池的競爭中,日本已經完全被中國彎道超車,淪為了市場競爭中的一個失敗者。
正是看到了在鋰電池的市場競爭中的失敗,才讓日本意識到必須在技術和市場上雙雙占據絕對優勢才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的除了在這些電池企業投入相當多的精力在研發上之外,還企圖在未來的市場營銷中占據主導權,以防止日本再重蹈鋰電池失敗的覆轍。
日本企業的布局,卻有威脅到中國電池市場份額的地方,特別是在技術上的領先,更是直指了目前中國在固態電池上的技術軟肋,于是這讓日本似乎有了彎道超車的跡象。
不過中國在擁有完備的科研體系和成熟的電池生產鏈的情況下,想要在固態電池領域上實現優勢并不是不可能,于是這讓中國與日本在固態電池技術領域中的技術競爭將會節節升級。
日本能否實現彎道超車還是要打疑問號的,畢竟日本過去在鋰電池領域也是技術領先,可後來被中國反超,這也足以證明中國目前的科研能力已經不容小覷了。
在固態電池技術領域布局已久的日本企業,希望透過固態電池領域的技術優勢,挽回電池的市場份額。可是日本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技術代差和科研難度,就固態電池來說,最難的就是材料和制造工藝,這些對于中國來說都是老難題了,想要突破有一整套流程,于是日本寄予厚望的固態電池恐怕未來難保技術優勢,被中國超越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