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芯片是科技企業的靈魂所在,哪個國家能夠在芯片技術領域取得領先,就能在科技發展中拔得頭籌,搶占先機。而在過去幾十年里,歐美國家憑借著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供應鏈,在科技發展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成為一方「霸主」。
中國科技企業則只能通過外購的方式,通過采購歐美企業的技術和設備,才能夠繼續發展。這種「買辦」方式是存在很大風險的,意料之中,中企被美芯片「卡脖」了,華為、中芯國際等中企深受其害。
為了全面阻止中企的發展,老美除了要求本土企業不再供應芯片等產品給中企外,還對歐洲、日、韓等企業施壓,要求使用了美技術的企業,都不能再和中企合作,徹底封死了中企的崛起之路。
但做生意,本就是互惠互利的過程,中企采購芯片或制造設備,供應商也能因此獲利。單方面斷供的打壓方式,只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沒有真正的贏家。經過三年多的制裁,結果已經很明顯了,除了中企外,美「盟友」企業,無一幸免,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其中,三星單季度的利潤暴跌96%,創造了近14年來的歷史新低。可以說,整個芯片產業都遭遇重創。
客觀來說,在業績暴跌的沖擊下,像三星、台積電等巨頭企業還能勉強支撐,但中小企業可能就只能關門歇業,宣布破產了。再加上美「野心」暴露,不少芯片企業也醒悟了,不再愿意和美同行。芯片行業也迎來了反轉,比想象中更快,ASML、泛林半導體兩大巨頭官宣,或堅持向中企供貨,無視美禁令限制。
作為芯片制造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ASML公司以及泛林半導體都不堪重負,對中企斷供后,導致其業績下滑嚴重,要知道,中國市場擁有龐大的消費實力,且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國,本可以成為ASML、泛林半導體的主要大客戶,但卻被迫主動放棄,任誰都心不甘情不愿,尤其在經歷了巨額經濟損失后,就更不愿意與美為伍了。
據外媒爆料,ASML公司明確表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將會針對中國企業,供應一批光刻機。而泛林半導體也有了新的決定,繼續向中國市場供貨。從這兩大歐美芯片巨頭的態度轉變就能看出來,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愿意與中國為敵,合作共贏才是半導體企業的共同目標,老美逐漸失去「人心」了。
不得不承認,比爾蓋茨還是有遠見的,在拜登修改芯片規則,對「中國芯」重拳出擊之初,他就明確指出,對中企的打壓相當于給中國敲響警鐘,迫使中企加快研發,到頭來,美芯的地位不保,還無法阻止中國擁有自己的芯片,讓美芯片企業徹底失去中國市場的生意。
現在的局勢正在一步一步往比爾蓋茨預言的方向發展,希望中國能夠早日擁有自己的芯片,狠狠的「打」臉老美,為「中國芯」正名!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