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開始反擊了?美國始料未及,英媒:中國方案出爐了

過人君 2023/03/24

老話說「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美國不知疲倦地針對中國,到處散布「中國威脅論」,還從技術、資源、經濟等多個方面進行封鎖限制,早就引起中方的不滿。我國從來不會忍氣吞聲,出于全局考慮,適當地對美國退讓些,沒想到卻讓白宮誤以為我們好欺負。

所以近段時間以來,各種限制政策層出不窮,大有一舉擊垮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勢頭,然而美方的目標終究是異想天開。雖然其芯片制裁鋪天蓋地,但是中國企業同樣具備有效的應對策略,整體的上升趨勢并未改變。

就比如我國的半導體制造業巨頭中芯國際,用兩年時間于大陸各地布局,建設大規模晶圓廠,總投資額高達1700多億元。分析指出,這些晶圓廠成功投入使用后,中芯國際的產能將會翻倍。要知道中芯國際的體量本就夸張,產能翻倍那是個什麼概念?

其實美國之所以迫不及待地加大芯片制裁的力度,與該領域的新風向分不開聯系,全球的芯片產業已經開始第三次地域轉移,此次的轉移目的地儼然是中國大陸市場。全球排名前列的那些半導體企業,如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等,都來中國大陸建設晶圓廠。

這還是美國的芯片高壓制裁之下的情況,如果美方沒有橫生這麼多事端,想必他們的決心和力度會比現在還要大得多。中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近期的一些報道,讓網友紛紛猜測:開始反擊了?連美國都始料未及。英媒稱:中國方案出爐了。

從英國媒體《金融時報》的內容中可以看到,中國對半導體企業的扶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本地芯片相關企業會得到生產補貼的資金支持。并且補貼條件將放寬,讓更多中國企業享受到紅利。

最令人鼓舞的是,補貼政策不設資金上限,所以這些芯片企業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背后有國家的鼎力支持。同時也側面反映出我國近年來的發展一片大好,才有底氣說出不設資金上限的話,國民經濟是科技發展最強大的后盾。

無論是華為這樣的芯片設計商,還是中芯國際這樣的芯片制造商,亦或是北方華創這樣的設備供應商,都具備獲得補貼的資格。本來作為商業公司,資金問題一直都是企業發展的難題,有多大鍋才能下多大米。如今有豐厚的補貼,這些企業就有機會將計劃部署得更大更遠。

此前還有外媒稱中國將推行萬億補貼政策,專門用于半導體設備的采購。雖然說這些消息只是英國媒體等外媒的說法,真實情況是否相同還需進一步證實,不過倒也具備足夠的合理性。

因為現如今美國方面的芯片制裁措施愈發變本加厲,竭力壓縮中國半導體芯片的發展空間,如果我國不做出相應的策略調整,恐怕還真有可能如了美國的愿。所以我國必然會有所行動,大力支持中企是情理之中。

美國的高壓制裁下,我國芯片企業的日子比之前難過不少,華為歷經四輪打擊,蒙受巨大損失。先是台積電附和美國,停止對華為的代工,後來高通、英特爾等又斷供5G芯片,著實可氣。不過想以此壓垮華為,卻不可能讓其得逞。

還有中芯國際,由于美國的EUV光刻機和DUV光刻機出貨限制,迫使其難以開展先進制程芯片的研制。好在中芯國際戰略眼光獨到,著手布置成熟制程芯片,取得巨大的成功。

中企如此雄心壯志,卻讓美國的惡行搞得一路坎坷,無比需要國家的支持。所以國家出手實施資金補貼政策,讓這些中企更有底氣去大展拳腳,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況且國際上關于芯片產業的補貼事宜早已經不新鮮,好比美國,僅僅是為擺脫一些芯片制造的對外依賴,就直接拿出52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補貼芯片企業。歐盟為占據全球的芯片產能,同樣補貼巨資430億歐元,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實際上我國早就已經有過補貼政策,此前為支持芯片產業的發展,光兩期國家大基金就將近4000億元。前不久入股長江存儲,亦體現大力支持芯片企業的決心。

可以看出,美國的芯片制裁雖然從實際方面對我國企業造成一定阻礙,但更多的是激起我們無懼向前的決心。有國人的力挺、國家的扶持、企業的恒心,相信中國芯片傲然于全球也指日可待。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