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急了?韓國車企高管怒懟王傳福,比亞迪讓全球第三的巨頭害怕了

白昼之梦 2023/02/19

比亞迪是國產車企巨頭,其已經放棄了傳統燃油型汽車的生產,全面轉向混動或者純電動。這是國內第一家做此決定的廠商,也導致比亞迪的市場競爭環境更為激烈了。

因為大家都在做新能源,憑借動力續航,性價比等特色吸引消費者的青睞。比亞迪汽車賣得如何暫且不說,至少韓企起亞著急了。上演韓國車企高管怒懟王傳福的一幕。

汽車市場的競爭一點不比其它市場差,而且由于車企眾多,每年都會推出好幾款汽車產品,競爭更為激烈。但能夠獲得消費者青睞的沒有運氣一說,幾乎都是憑借實力。

比如比亞迪推出的2023款秦PLUS DM-i冠軍版上市一周訂單破3.2萬,市場成績非常不錯。當然,比亞迪能拿到這樣的成績并不意外,畢竟比亞迪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

不過隨著比亞迪該款車型銷售火爆,作為同期上市的新起亞K3就已經被比下去了。

一邊是銷售火爆,另一邊是遭受冷落,不知道是不是支持秦PLUS DM-i車型的用戶較多,且看法存在片面,一時間網上開始流傳風言風語,終于韓企車企高管坐不住了。

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在社交平台上怒懟王傳福,表示請王傳福教育好自己的團隊,水軍也需要有素質。另外楊洪海還提出了六個反問,比如何時能標真實里程數?

何時海關乘用車出口數據不是比亞迪。這些問題無不體現出楊洪海開始著急了。

試想一下,如果楊洪海背后的起亞公司有全面超越比亞迪的銷售成績,有過硬的品質,那麼完全可以用實力來說話。不需要下場和網友對罵,更不至于公開點名王傳福了。

當然,也有網友看出了楊洪海的著急了,但針對網友的評論,楊洪海的解釋是因為水軍莫名其妙開噴,而自己并沒有提及他們任何的事。那麼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

客觀來說,網上的確有一些所謂的水軍在捧高踩低,至于涉及怎樣的言論就不解釋了。

但楊洪海作為一家知名企業的高管,一言一行都代表公司的形象。尤其是起亞作為合資車的身份在國內更是受到廣泛關注,楊洪海這般怒懟的言論未必能比水軍好哪去。

如果楊洪海真要進行辯解,要麼回歸理智用數據說話,要麼就是置之不理用時間回答問題。楊洪海越是這般,越表現出著急,害怕的一面。去年起亞在中國銷量只有10萬。

這樣的銷量占中國乘用車市場的0.5%左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比亞迪突破186萬。

雖然起亞是全球第三的車企巨頭,去年全球的銷量為290萬輛,可比亞迪的崛起速度太快了。要知道比亞迪在2020年的銷量只有40萬輛,如今的增長趨勢讓起亞害怕。

而且未來的汽車市場會朝著新能源的方向發展,掌握電池技術成為了角逐行業的關鍵。

比亞迪也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電池巨頭,在國內僅次于寧德時代。自研的刀片電池動力續航出色,是行業內的佼佼者。起亞如何能從電池賽道上超越比亞迪,挑戰性非常大。

比亞迪讓全球第三的巨頭害怕了,看似是起亞高管在打口水戰,其實也反映出合資品牌在面對國產車企競爭的焦慮。2023年開始,中國會從疫情管控中重新恢復經濟。

各行各業回到正常的發展狀態,人們開始出門旅游,出行的需求增多了也就需要購買汽車。賣車肯定得精挑細選,在預算范圍內選購合適的品牌。原本起亞主打性價比。

結果這一性價比優勢并沒有為自己帶來太大的銷量突破,眼睜睜看著比亞迪崛起。

起亞唯一能不著急的理由就是市場競爭激烈,2023年才剛開始,后續還會有許多車其實發布產品。到時候就不只是比亞迪一家表現亮眼,市場風浪越大,越能帶來機會。

所以起亞還可以等待更多的產品上市,綜合各家的產品定位,展現自己的亮點特色,或許還能得到消費者的關注。不過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市場還需要讓消費者來選擇。

起亞把比亞迪當成了一大競爭對手,但比亞迪需要面對更激烈的競爭,比如特斯拉。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