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美承諾要給出520億美元的補貼來扶持美本土半導體產業鏈之后,老美還有了一個舉動:推動芯片四方技術聯盟的組建。只不過在一開始,這個聯盟中的半導體地區都沒有太過熱衷,其中韓半導體遲遲都做不了決定,而日半導體雖說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但是在實際限制中日半導體同樣毫無動作。 只不過,就在近日傳來了一則消息:老美已經和日半導體、荷蘭半導體達成一項重要的協議。而這個協議將進一步削弱我們國內在半導體產業上的努力。
在這個消息出來之后,全球半導體相關行業都出現了一些波動, 因為這釋放了他們盟友之間的聯合「圍剿」已經正式開始的信號。而這歸根究底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半導體的產業升級速度太快。舉個最為典型的例子,那就是華為和中興,其實論實力來說還是比不過不少的外企,但是他們的增長速度在同等類型的企業當中很快,這就導致了美半導體出現了擔憂。因此,才會想方設法的削弱我們的半導體內發展,甚至不惜拉上了一堆盟友。
這一堆盟友聚在一起對于我們而言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尤其是荷蘭地區出貨的光刻機這一塊。可以看看華為,得不到高端光刻機之后所研究出來的堆疊技術也同樣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效,畢竟現在DUV光刻機又很可能受限。現在我們沒有設備,哪怕是再好的芯片設計技術那麼也同樣造不出芯片,更別提所謂的自主率不斷提高的事情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繼韓半導體出貨下降寒冬以及美半導體企業裁員寒冬之后,我們也迎來了半導體行業的寒冬。
現在,幾乎不少的半導體企業都籠罩在被限制以及即將被限制的陰影下讓人憂心忡忡。可個人認為局面并非如此不樂觀,相反個人覺得中國半導體突圍的時刻或來了。
首先,在光刻機這一個領域。 王傳福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光刻機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而ASML面對我們中國自研發光刻機的路程上也是幾經變臉,從給我們圖紙都造不出來光刻機到我們不是沒有可能造出光刻機,再到前不久的「警告」:限制下的壓力增加動力也會增加,屆時買不到光刻機的我們很快就能造出和阿斯麥相匹敵的光刻機。
你們以為他們是在說空話嗎?并非如此。看看我們國內光刻機的巨頭上海微電子,雖說和ASML差距很大, 但是在2023年,該企業的28nmDUV光刻機也即將下線。當然,短時間內不能將所有國內市場需求都滿足,但這至少給了我們一個突圍的開端,美拉攏盟友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其次,對于美半導體的限制舉動,美本土半導體企業以及半導體協會多不看好,甚至還公開表示這會讓他們進入到一個沒有資金來研發的惡性循環階段。與此同時,他們還認為在壓力倍增的情況下,我們會加快自研發的進程。 誠如ASML那一句話:買不到我們就會自己造出來。可見,在外界看來我們壓力會變動力,甚至會促使這個進步的步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我們開始突圍的時刻。或者換句話講,如今情形我們也不得不去做突圍。
就個人覺得無論怎麼樣,半導體行業的寒冬都會過去,而我們也會有全面崛起的一天。 想要我們作為「純消費者」就要有「芯片變成白菜價」那一天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