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外媒:台積電開始「破釜沉舟」了

過人君 2023/03/16

台積電作為台灣的產業支柱,有著「護島神山」的美稱。憑借先進的代工技術、超高的產能和良品率,成為芯片代工領域的頭部霸主。讓三星、英特爾等企業望塵莫及。

然而,在赴美建廠一事上,台積電遭到諸多「冷嘲熱諷」,一方面認為借助美國亞利桑那工廠,台積電可以更好的為美國客戶提供服務,為快速打開海外市場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認為,美國高昂的人工、物料成本以及不完善的產業鏈不適合台積電建廠,并發出赴美建廠必定失敗的警示。

要知道,台積電赴美建廠之初,創始人張忠謀也是不看好的,表示美國建廠成本要高出台灣50%。但奈何其生產線上使用了大量的美技術,在老美的威逼利誘之下投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建設一座5nm晶圓廠,并在去年12月份舉行了搬機儀式,遷移上千名工程師。

然而,在一切敲定后,老美就開始「變臉」了,要求台積電交出核心數據。答應的補貼也一直沒有到位,反而是台積電的老對手英特爾已經拿到一百多億美元的補貼。很顯然,老美并沒有把台積電當成「自己人」,只是一顆用來遏制中國半導體芯片的一枚「棋子」。

值得注意的是,自進入2022年后,先進芯片就開始走下坡路,美芯企業紛紛開始進行砍單。首當其沖的就是一直追求先進工藝的台積電,迫于無奈台積電關閉了部分EUV光刻機,開始鼓勵員工休假,兩次下調支出共計80億美元。

另外,近期台積電宣布擴大大陸的南京晶圓廠,要知道台積電南京工廠是28nm成熟工藝,現在回頭布局擴產,想必是為了緩解美芯企業砍單帶來的損失吧。由此不難看出,台積電把赴美建廠作為打開海外市場的敲門磚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在赴美建廠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后,台積電緊急叫停了海外建廠計劃。轉而布局亞洲市場,先是對南京的工廠進行擴建,其次加快了日本工廠的建設。台積電猶猶豫豫的態度,很明顯對于在西方歐美地區投資建廠心存疑慮,害怕一旦加大投入便是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然而,近日據台媒報道,台積電已經對歐洲地區建廠的地址選定了,在德國的半導體中心德累斯頓,該工廠投入使用時間預計在2025年。很顯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權衡利弊后,台積電開始「破釜沉舟」了。那麼台積電為什麼會選擇「破釜沉舟」呢?

首先,台積電作為商業性質的公司,是利益至上。斷供華為芯片代工也是迫于無奈,華為每年為台積電創造14%的營收,俗話說:「有錢不好賺,烏龜王八蛋」這樣的道理台積電必然明白。

生產線上采用大量的美技術和設備,考慮企業的繼續發展,也只能妥協。赴美投資建廠亦是如此。

其次,在失去華為后,台積電主要的客戶就變成了高通、蘋果等「清一色」的美企,也逐漸失去話語權和議價權,去年與蘋果之間關于代工漲價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的就是最好的證明。

台積電不管是選擇擴建南京工廠還是加快日本工廠的建設以及現在在德國投資建設的工廠,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客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美企客戶的依賴。台積電已經嘗夠了被美企客戶聯合拿捏的痛苦,想要擺脫也是正常的。

還有就是歐盟相對完善的產業鏈,這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在美國建廠相比,不管是人工成本、物料采購等都是優于美國的。此外還可以獲得歐盟的豐厚補貼,要知道,在美國建廠得到的是「空頭支票」。

更重要的是,歐盟市場是個大市場,在這里投資建廠可以與歐洲客戶建立緊密的合作。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想必台積電也有這樣的考慮。

要知道,商場如戰場,「開弓沒有回頭箭」,台積電的全球戰略布局已經開始,以后不管多麼艱難,也只能往前沖。

如今看來,美國建廠只是台積電全局布局藍圖的第一站而已。雖然老美在半導體產業鏈回流本土有著精明的打算,但台積電并不傻,不會一直任老美擺布。台積電的全球布局,為的就是收獲更多的客戶,減少對美企的依賴。

正如外媒所說的那樣,台積電開始「破釜沉舟」了,一旦台積電全球戰略性布局成功,未來走「去美化」道路也不是沒有可能。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