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創新和發展本應是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尤其是芯片這個現代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石,更應該全球協作互利共贏。然而,近幾年卻被美方當成了制裁打壓的工具。
從之前的川普到如今的拜登,從實施芯片禁令到現在的芯片圍堵,一直在變本加厲收緊出口管制。然而,僅他們沒想到的是,瘋狂制裁三年后,反常的結果出現了!
近年來,美方之所以不斷加碼芯片限制,其實還是源于不自信了。即使限制給英特爾、高通、英偉達等美企造成了巨大損失,美方依然沒打算改變,還想方設法繼續進行。
半導體雖然起源于美方,芯片方面優勢很大,比如芯片設計、設備、材料、軟件等方面,但芯片生產的設計、制造、封測三個主要環節中,卻忽略了制造這個重要一環。
如今,美方的芯片產能已經下滑至全球的12%左右,之前曾占到全球的37%左右。
美方之前大力推進制造外移,沒想到如今芯片制造越來越重要,但芯片產能已經大部分轉移到了亞洲。據統計,目前亞洲的芯片產能占全球80%,而歐美僅占20%。
全球芯片除存儲芯片外,超過75%的芯片由專門晶圓代工廠制造,可見制造這一環的重要性。在產能向亞洲轉移的過程中,台積電、三星和中芯國際等順勢迅速崛起。
尤其是台積電、三星兩家,掌握了7nm以下先進制程的制造技術,美企也要依賴。
如今,芯片的重要性越來越大,芯片制造又屬于高精尖技術。可以說,誰掌握了先進的芯片技術,誰就能在科技競爭中占據更大優勢,于是美方也開始重視芯片制造。
為此,美方推出的芯片法案,拿出520億美元補貼,吸引台積電、三星等晶圓廠去美投資建廠。這樣做沒有錯,花錢加強自己發展很正常,關鍵是美方措施不止于此。
在發展自己的同時,還實施芯片限制。阻撓我們芯片發展,以維護他們的科技霸權。
之前是實施芯片禁令,讓英特爾、高通等美企斷供芯片,還讓台積電停止給華為代工芯片,後來又限制我們的芯片制造,阻撓ASML向中芯國際出貨高端EUV光刻機。
去年10月份,更是出台了史上最嚴出口管制新規,限制14nm及以下芯片制造設備出口。隨后,又拉攏日荷兩方,達成共同限制協議,將限制DUV等先進設備的出口。
然而,美方就這樣瘋狂制裁三年后,結果卻出乎意料,近日一個統計更能說明問題。
近日,專業機構發布了2022年全球前十大專屬晶圓代工廠相關統計數據,包括排名、占比、增長率等。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制裁下的大陸晶圓廠反而又前進了一大步。
大陸有三家晶圓廠進入全球前十,分別為排名第四的中芯國際、排名第五的華虹集團和排名第九的晶合集成,三家合計份額達到了10.88%,這是有史以來最好成績。
關鍵是,晶合集成增長率全球第一為92.59%,華虹集團增長率全球第二為51.87%。
中芯國際的增長率僅次于台積電,排名全球第四為40.58%,并且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很快就能超過全球第三的美企格芯,因為增長率超過了它,并且份額僅并0.65%。
由此可見,美方的芯片限制阻擋不了我們前進,我國芯片制造業發展速度全球第一。
另外,台灣還有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四家進入全球前十。如果把它們都算進去的話,我國將有7家企業進入前十,代工市場份額將會達到86%左右。
當然,這僅僅是如果,但也足以讓美方感到不安了。這就是為什麼美方無論如何也要堅持實施芯片限制,還積極推進台積電等晶圓廠向美遷移,并且力度也越來越大。
然而,不管美方如何實施芯片限制,也遏制不了我們的芯片發展,只會給我們快速發展增加動力,這恐怕連拜登也沒料到。對此外媒表示,制裁的反常結果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