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全球第六!繼中芯國際后,又一家14nm晶圓廠出現

過人君 2022/06/23

近兩年多時間,全球缺芯問題的出現,讓晶圓代工廠獲得了較大成長。尤其是全球前五名台積電、三星、聯電、格芯、中芯國際更是業績大漲,訂單多到都在排期。

這其中,中芯國際格外受關注,因為它是大陸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的晶圓廠。但大陸還有其他代工廠也在不斷前進,有兩家還沖進了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前十名。

大陸晶圓代工廠有哪些

一直以來,大陸的芯片主要依賴進口,已連續多年芯片的進口總額都超過了石油,在進口商品中都排在第一位。為此,制定了芯片自給率2025年達到70%的目標。

要實現這個目標,當然不能僅靠中芯國際一家,還需要更多的晶圓廠。隨著缺芯問題的不斷演進,晶圓代工行業開始受到更多重視,芯片代工企業也因此獲得發展。

但晶圓代工廠耗資巨大,建一個晶圓廠就動輒百億美元,因此建晶圓廠相當不易。

不過即使如此,鑒于芯片的重要地位和缺芯問題的嚴重性,大陸也積極建造晶圓廠,以逐步彌補產能的空缺。那麼,除了中芯國際外,大陸還有哪些晶圓代工廠呢?

從全球十大晶圓代工營收排名上可以看出,大陸還有兩家晶圓廠上榜,分別是排名第六的華虹集團、排名第九的合肥晶合集成,華虹集團包括華虹宏力和上海華力。

晶合集成雖然年輕,但成長幅度最高,超越第十成為第九,還拉近與第八的差距。

除以上三家外,還有粵芯、武漢新芯、廣東海芯、青島芯恩等,雖然它們的晶圓代工技術還有不小差距,但都在努力前進,為大陸晶圓代工行業貢獻著一份力量。

在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前十名中,能夠有三家大陸的企業,說明我們芯片代工能力在逐步提升,去年第四季度三家共占9.3%的份額,今年第一季度三家就占到10.2%。

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晶合集成,這三家可稱得上是大陸晶圓代工行業三巨頭。

華虹半導體的發展歷程

由于全球缺芯問題的出現,讓各大晶圓代工廠的產能都持續滿載,當然他們也賺得是盆滿缽滿。去年中芯國際的凈利潤甚至突破了百億大關,同比增長了137.81%。

而華虹半導體當然也不例外,凈利潤增長幅度甚至超過中芯國際,達到162.9%。還有晶合集成的速度更是驚人,去年第四季度成功擠下韓企,沖進全球代工廠前十名。

晶合集成還很年輕,成立剛滿7年。但華虹半導體卻是最早被寄予厚望的代工廠。

對于芯片,其實我國一直在努力,「909」工程之前有過四次引導沖擊芯片,但由于種種原因沒能改變落后狀況,而承擔「909」工程的就是現在華虹的前身華虹NEC。

華虹NEC當時是和日本NEC公司的合資公司,NEC出技術、出管理等,才逐步擺脫了靠國家補貼來成長的老路子,走出了用市場養技術的路線,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后來,日本NEC公司陷入巨額虧損進行剝離,我國提前拿回了華虹NEC的經營權。

華虹NEC后來經過 多次整合和拆分,現在已變成了華虹集團,包括華虹宏力、上海華力等旗下的芯片代工企業, 華虹集團現在是國內非常有影響力的芯片生產集團。

由于國外對中企的技術封鎖和出口限制,華虹沒有像中芯國際那樣,一直追求先進工藝,跟台積電、三星爭奪市場,而是立足國內,深挖特色工藝,不斷做大做強。

華虹已是全球最大的IC卡生產企業之一,把IC卡做成了白菜價,造福了我們百姓。

華虹也在不斷推進先進制程。據消息顯示,華虹六廠為909工程的二次升級改造項目,工藝技術覆蓋28-14nm,總工程師也表示14 nm的 FinFET工藝已實現全線貫通。

這樣,華虹就成了大陸第二家實現14 nm工藝量產的晶圓代工廠!華虹的增速其實是大陸芯片行業發展的縮影,近日外媒表示大陸芯片行業增速比全球任何地方都快!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