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和三星,均是半導體晶圓代工領域名氣響當當的巨頭,兩家公司在世界范圍內,晶圓芯片的代工數量占比,幾近達到業界的70%,鑒于當前半導體晶圓在科技領域全球競爭的重要性,美國對于這兩家公司的各種拉攏一直就沒有停過。此外,由于兩大芯片代工巨頭的主要業務訂單,均來自于以高通、蘋果為代表的美國公司,所以,兩大芯片巨頭對于美國的各種拉攏,也是「愿打愿挨」,有求必應。
近年來,隨著美國推行所謂「高端制造業回流」,試圖憑借著各種政治壓力,挽救當前美國產業空心化的窘境。不難想到,半導體芯片代工產業作為當下的「當紅炸子雞」,自然難逃拜登的法眼。于是,在美國的各種催促以及相關的壓力之下,台積電、三星紛紛在美國投資建廠,其中,台積電已經投入超過400億美元,三星方面雖然沒有立馬投資美國,但是當前已經預備1000億美元建廠基金,美國工廠開建,只是時間的問題。
然而,不論是已經在美國建廠的台積電,還是預備「大展身手」的三星,如今卻全部變臉,不再將重心放在美國,并相繼發布重要信息。畢竟,中國買家逐步成為了他們訂單的源泉,把雞蛋全部放到美國,顯然并不可靠。
建廠美國,從順從到翻臉
隨著中美芯片戰的愈演愈烈,美國為了進一步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壯大美國半導體芯片領域的實力,美國通過政治施壓與經濟利誘,脅迫台積電和三星赴美國建廠,美方對于拉攏芯片企業建廠,甚至專門拿出520億美元用于建廠補貼,這也是台積電、三星能夠最終決定建廠的主要原因。畢竟,在美國建廠,地租與水電等成本都相當優惠,而人力成本雖然較高,但有一筆相當優厚的建廠補貼,自然就讓這些代工巨頭眼冒綠光了。
就當台積電亞利桑那洲工廠初具雛形,正準備向美國政府要建廠補貼,以備正式開工,大展身手時,美國政府卻翻臉表示,要想拿補貼可以,但是必須交出客戶已經相關芯片制程的核心數據,然而這些數據基本上都是晶圓代工廠的「命根子」,台積電自然不愿意輕易將這些核心數據資料拱手送給美國政府,從而一直受到美國的挾制。于是,台積電方面斷然拒絕,并考慮將主要的芯片產能,重新部署到我國台灣地區。而三星方面更是「聞風而逃」,斷然拒絕赴美建廠的要求。
兩個芯片晶圓巨頭,都在為抵制美國工廠,而掙扎努力。
幡然醒悟,重新部署本土產能
在美國建廠的鎩羽而歸,讓台積電和三星,都開始將更多的產能,部署在本土地區,而不是順從拜登的所謂號召,實行「制造業回流」。據悉,當下台積電已然宣布重新將重心放在我國台灣地區,并已經制定了標的達1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此外,三星也表示將投入300萬億韓元,用于在韓國本土打造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集群,并預計建造5條世界級規模的芯片產線。
從這兩家巨頭的舉措來看,他們對于當前半導體芯片產業的前景依然看好,然而,對于在美國建廠,依然是顧慮重重,淺嘗輒止。然而,不論是韓國,亦或是我國台灣地區,都有一個相當的痛點,那就是地域狹窄,資源受限。以台積電為例,近幾年台灣地區缺水、缺電,台積電即便是正常的運營,都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然而即便是在這種受到多方限制的條件下,台積電都堅持擴充在台灣本土的產能,也不愿意利用已經初具規模的美國工廠,台積電美國工廠受挫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而且,從當下的半導體市場行情來看,即便是美國芯片大廠,如高通等,依舊是台積電、三星等半導體代工廠的直接客戶,然而,在芯片成品制造完成之后,最終的終端客戶,中國占了絕大多數的比例。在當下中美科技戰、芯片戰進行得如火如荼時,以台積電和三星為代表的國際化半導體代工廠商,自然也不愿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將先進產能押寶美國,毫無疑問,基本上就意味著他們選擇了美方。鑒于當前的市場行情,台積電與三星大機率也是希望走中立路線,不奢求左右逢源,但至少,也不想得罪任何一方。
如果在五年前,台積電和三星都爭相將目光投向中國,估計很多人都將激動不已。然而,當前我國國產的半導體芯片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國內芯片企業,已經在16納米制程的芯片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當下也已經掌握了7納米制程的必要核心技術。
正如外媒所言,三星和台積電要想回歸中國市場,還是得問一問中國市場愿不愿意為他們之前的決定買單,畢竟,當前的半導體芯片行業,已然進入了買方市場,現在幡然醒悟,還得看中國愿不愿意。
不過,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早日脫離美國的掌控,不論是對于台積電,亦或是三星,都是相當正確的選擇,當下他們也只有同中國合作,才能擁抱光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