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半導體行業中的「心臟」,而芯片則屬于高科技產業,恰好我們在這個行業中也握住了心臟的位置,那就是稀土的供應。所以,在美壘砌了層層技術壁壘的時候,我們才能用我國在稀土資源上掌握的市場話語權進行對美技術限制的反制。 然而從市場角度上來說,反制的手段有利有弊,畢竟有很多東西一旦涉及到替代化的意識,那麼「白菜價」時代又或將來臨。
但盡管如此,稀土的反制仍然相當于生效了。據悉,在我們對稀土供應擬定了技術等限制出口的要求之后,美國開始了聯手行動,組建了一個G7成員的供應鏈聯盟。 并且他們還宣布了新規,那就是共同建立戰略性的芯片制造材料供應鏈,其中就包括了稀土采購等關鍵原材料,尋求芯片和稀土在供應鏈上的穩定。
也就是說在我們反制之下,他們只得另外尋找稀土供應的出路。從某個程度上來說,我們的限制相當于生效了,如果沒有效果的話,那麼他們還會和以前一樣,嘴巴上說著要擺脫稀土供應的依賴,卻還是在大程度上的依賴,而不是如今展開的拉攏行動。
清華經濟學的教授也正是看到了美此舉,才呼吁撤銷對美相關的反限制。誠然這樣的呼吁看上去沒有道理,但仍舊是基于一個怕被排除全球市場的基礎,而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言論能有一個不錯的契合點。 只是,外媒對此卻表示:西方難以在稀土上脫鉤。
其實在很早之前,老美內部一直就「擺脫依賴中國稀土的進口」言論擺在表面。這是因為在稀土儲備和開采稀土上我們并不是唯一的一個國家,從這個方面來講,他們并不是找不到出路來擺脫對于我們的依賴。
實際上,之前美國就打算拉上澳大利亞在稀土生產上排除我國的供應,想和我們脫鉤。這個選擇對于美來說很不錯, 因為澳大利亞的Lynas公司是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的一個稀土生產商,能夠在全球稀土供應上占據12%左右。然而這并不被行業內看好,因為該公司所擁有的礦脈稀土含量較少,采購和生產的成本也是高居不下。且,中國在稀土精煉生產中所占據的技術優勢是美國不得不做的優先選擇,畢竟在曾經他們就需要依賴我國企業大部分加工之后的產品。
現如今,老美又打算故伎重施拉攏更多的對象來建立一個擺脫我國稀土供應鏈的局面,也同樣繞不開當初的短板。其一,在過去除了美國之外其余很多國家對于稀土礦產,最后都要運到我們國內來進行加工,這是因為我們在加工產業鏈上的完善程度很高,并且高達87%。在過去都需要如此,更遑論在之后了。
其次,建立一個所謂「自主」的產業鏈,其中花費的時間和資金都是超乎想象的存在。 何況西方很多國家并不如我們一樣,他們對于周期性太高的利益市場并不是那麼在意,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最開始將芯片制造這個領域逐漸外流的原因。而且對于他們來說,在這個階段去耗費大量的資金,短期內的資金損失大機率無法承受。因此,想要從稀土的供應鏈上脫鉤,可能性并不大。
只是,我們依舊要反對這樣不正當的競爭行為,不僅如此還要保持和提升在稀土產業鏈上的實力,只有不斷的提升我們自己,才能用現實打破他們的幻想。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