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野外,最常見的,或許就是生長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以及路邊的野草了,它們一叢叢地生長在那里,將農村裝扮得綠意盎然,對于很多人來說,這些野草除了能養養眼之外,就一無是處了。其實,你或許小瞧了它們,若是認真去了解這些野草,你會發現它們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價值,或是可以作為野菜食用,或是結的果實可以作為野果吃,甚至還可以用來治病救命。所以,可不能單純地從外表來判斷它們是否無用。本期,我給大家分享一種野草,這野草在農村田邊很常見,很多朋友肯定也見過,甚至很多小朋友還玩過它的果實呢,但卻不知它根的價值很高,30元/斤,煲湯潤肺又清心。長得像韭菜的野草這種野草單從外表上看,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一種蔬菜「韭菜」十分像,但你若是上手摸一下就會發現,它的葉片相較于韭菜來說,更加地硬實,這種野草就是「麥冬」。相信很多朋友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沒事,且聽我慢慢道來,或許你就能回憶起在哪里見過了。麥冬是天門冬科沿階草屬草本植物,其原來的名字叫做「麥門冬」
,這名字來源于「虋冬」,最早見于我國先秦著作《山海經—中山經》之條谷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藥、虋冬」。因此長得比較像韭菜,在民間也被稱為「禹韭」,而關于「禹韭」這個名字,在我國民間也有一個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就命令把剩余的糧食倒進河中,河中便長出了一種野草,即麥冬,人們稱此野草為「禹余糧」。麥冬的基本信息天門冬科沿階草屬的草本植物在我國分布很廣,幾乎遍及全國各個地區,麥冬也不例外。作為天門冬科沿階草屬的草本植物,它的適應性也是十分強的,在降雨充沛的氣候條件5-30℃的地區均能正常生長,因此除了我國東北、內蒙和新疆等少數幾個地區之外,全國其他地區均有分布,多生長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草叢陰濕處、林下或溪旁,尤其是水田這類農作物田邊尤為常見,常常成片地生長。麥冬的莖很短,葉基生成叢,禾葉狀,長10-50厘米,少數更長些,寬1.5-3.5毫米,具3-7條脈,邊緣具細鋸齒。最為有特點的是它的果實,呈藍色,亮晶晶的,猶如寶石一般。
麥冬的果期一般在每年的9月、10月,這時候正好是很多人秋游的時間,我相信很多帶孩子出去玩的朋友,應該在孩子的鼓搗下見過麥冬的果實。麥冬的價值由于麥冬的適應性很強,又有常綠、耐蔭、耐寒、耐旱、抗病蟲害等多種優良性狀,因此常作為綠化植物種植于公園、園林等地方。其實,麥冬最主要的價值可不在綠化上哦,而是其藥用價值。在我國第一部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當中,麥冬就被列為養陰潤肺的上品,而在之后的藥學著作,如《本草衍義》、《本草備要》、《本草綱目》當中,均記載麥冬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所以,麥冬歷來就是我國傳統的養陰潤肺的中藥材,而且還是名貴中藥材。麥冬入藥的部位主要是它的塊莖,將其從土里挖出來就能看到,長得有些像花生,只不過沒有外殼,個頭也比花生小很多。
麥冬的根不僅可作為藥材食用,也是一種很好的煲湯食材,比如喜歡煲湯的老廣,就將麥冬發揮到了極致,開發出了諸如麥冬豬骨湯、麥冬茯苓燉瘦肉、麥冬燉鴨湯、麥冬燉雞湯等等一系列的養生湯品。我以前去廣東玩的時候,就在當地品嘗過用麥冬煲出來的湯,還別說,不僅讓煲出來的湯沒啥葷腥味,喝起來還有一絲甜味兒,十分地好喝。而且據當地人介紹,用麥冬煲湯喝,潤肺又清心。也是因為麥冬的藥用價值很高,還是很好的煲湯食材,現如今不僅成為了很多農民朋友種植的一種高效經濟作物,還成為了多種中成藥及保健食品原料。不過,麥冬雖然在農村地區十分常見,也有很多農民朋友在種植,但它的價格可不便宜哦,據我所了解,目前市面上所賣的麥冬,均價在30元/斤左右。這麼貴的價格,倒不是炒作的原因,而在于它的產量,麥冬一般畝產干麥冬150公斤左右,而想要讓它有較好的藥用價值,一般都得種植3年左右,這就使得它的整體產量一直不是很高,價格自然就有些貴了。
總而言之,麥冬可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植物,大家可不要再小瞧它了哦。那麼各位朋友,你們認識麥冬嗎?你用它的根來煲過湯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