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供貨華為違規,美企找「后門」又擺臉色,美國半導體終于松口了!

白昼之梦 2023/05/01

早在2019年開始,基于老生常談的「美國安全」規定,華為被納入了黑名單,并且要求含有美技術的產品減少對華為出貨。

然而,美國的硬盤生產廠商希捷并沒有將這個規定當回事,還在繼續出貨華為,數量高達740萬塊。最后,美國半導體對希捷開出了3億美元的罰款,此事以「違規供貨華為」畫上了句號。

不過,這3億美元的罰款據傳聞是美企希捷找了后門。

原本,他們開出的罰單是6億美元,但是希捷委托了一家公關公司從中周旋,最后才定下了3億美元的罰款,還可以讓希捷在5年的時間內分期付清。對于希捷來說,美國半導體給出臉面還是很好看了。

要知道,之前三星的知識侵權案件中,一季度人家才賺6000億韓元,美國半導體都給罰走了4000億韓元。而在希捷總的出貨上高達11億美元,結果也僅遭遇了個3億美元的罰款,還能分期付款。不得不說,這親疏有別也太過于明顯。

可盡管如此,美國半導體罰款的舉動還是將希捷的出貨之路中斷了,畢竟他們的出貨屬于違規,在接下來的監管期希捷已經不能給華為出貨。在這個時候,希捷擺了「臉色」。原本在去年就計劃全球裁員8%的希捷,這次風風火火的就拿著美本土的公司「開刀」了。 據悉,希捷在罰款信息曝光之后,就宣布了加州希捷總部的裁員2000人的消息。

總共才預計裁員8%,約4000人左右,現在光是一個加州希捷總部就占據了二分之一,還卡在一個關鍵時間點下進行裁員, 明晃晃的坐實了一點——「避免虧損不得不做出經營上的調整,以此削減成本支出。」不難看出,希捷這是用實際行動在告訴美國半導體,他們賺不到錢,公司很虧只有裁員了,要這樣下去美國本土的芯片制造業還要回爐,怕也是要過「裁員寒冬」。

實際上,在過去有不少的美企都處于希捷現如今的狀態,大陸市場上的業務嚴重受損,只能不斷的做出削減成本支出的舉動。或許是這番擺臉色的起到了作用,美國半導體終于松口了。據泛林集團公布的消息顯示,美國半導體澄清了部分的禁令,泛林集團在下半年也可以出貨數億美元的產品。

外界解讀這是美國半導體對禁令的松口,其實說是松口不如說是為美企們的損失進行彌補。

以泛林集團為例,因受到出貨限制的影響,他們損失了數十億美元,不僅如此還裁員1300人,并計劃在未來兩個季度繼續裁員1400人。而除了泛林集團之外,高通、英特爾等也難逃裁員,營收下降的風波。然而,就在美國科技巨頭們大多都處于水深火熱的時候,中國的科技企業鮮少受到影響,空出來的市場也在加緊「國產化」的替代。

于是,美國半導體親自承認一些企業誤解了出貨的禁令,給他們打開了出貨的大門。就個人認為,此舉是為了補償他們已經造成的損失局面,與此同時也更好的抓住大陸市場這個龐大的市場份額,賺更多的錢才能讓美國本土制造業的回流局面更甚。

誠如美芯片法案出爐之后,有美芯片專家所言: 這不是一個正確的道路,因為在科技研發上是良性循環,他們一直保持優勢的原因是因為有足夠的資金來維持良性循環,而一旦資金鏈上遭遇了空白,技術的先進之路也得暫緩。

只是在那個時候美國半導體沒有醒悟過來,可看到越來越多的裁員、營收下降離譜的局面下,他們也不得不側面承認大多數的美企離不開大陸芯片市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有這個缺口的出現還是多虧了希捷,因為希捷在被罰款之前,屢次強調他們認為自己并沒有違反規定,也就是說「禁令」可以被松口,又不用傷害到他們擺出來的面子。所以,個人推測這才有了現如今的松口一幕。

當然了,松口歸松口,只要核心的技術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我們單純憑強大的市場體量基于對抗的話,也討不到多少的好處。因此,還是應該將重心放在技術自研發上,加快自主化的進程才會讓我們的贏面變得更加明顯。對此,你們認為在這次事件當中,希捷是否「有功」呢? 歡迎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