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信息產業的根基,尤其當我們處于一個數字化快速轉變的年代,芯片與科技、軍工、生物、制藥等各行各業息息相關!雖然老美在芯片研發、制造上游產業鏈方面占據著絕對領先優勢,但下游制造環節卻是老美的短板,尤其與華為周旋一年多后無濟于事,這才發現關鍵的制造環節在台灣!
為實現對關鍵技術的收攏,老美推出了《芯片與科學法案》,旨在通過500多億美元的巨額補助,吸引台積電等芯片企業赴美建廠,同時聯合日本、韓國、台灣組成芯片四方聯盟,通過芯片禁令限制中高端光刻機的自由出貨,抑制、孤立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芯片法案重塑產業格局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老美惡意「強迫脫鉤」、擾亂芯片及設備正常供應的做法,給美系芯片貼上了「不靠譜」的標簽,許多國家開始推動本土芯片產業的自主、可控。尤其是在國內,華為、oppo、小米、中科院等紛紛加入自研陣營。國內晶圓廠在保證成熟工藝芯片自主可控的同時,還在推進芯片制造工藝的迭代更新。
歐盟也推出了自己的芯片法案,旨在投入超過450億歐元公有和私有資金,支持歐洲芯片、制造和初創企業,以降低對美芯片的依賴。作為電子制造業大國的日本,多家本土巨頭也組建了一家芯片企業,旨在2025年實現2nm工藝芯片的量產。
不管是日本、歐洲還是我國對本土芯片產業的大力扶持,其實都是削弱降低對美芯片的依賴,削弱美芯片的影響力。
但似乎老美覺得自己「贏麻了」,斷供的路上是越走越遠,據報道,老美還希望在5月份推出一份計劃,切斷華為在美所有芯片供應商的合作,就連4G芯片、WiFi芯片等常規產品也將被列入禁售清單,同時還聯合日本、荷蘭限制DUV光刻機的自由出貨。
然而,過于狂妄的人容易失去民心!面對老美無休止的斷供,許多企業坐不住了,比如ASML率先披露相關光刻機限制協議,暗示中企加緊下單;高通為華為站台表示「禁令對華為不公」;日本也表示對華限制規則會比較溫和,等等。
此外,英國的芯片企業也坐不住了,尤其是ARM,由于美相關禁令,2022年中國區凈利潤暴跌96%,并且已開始對研發工程師裁員。 據報道,英國有25家芯片企業聯合「逼宮」,要求英國拿出針對芯片行業的補貼方案,不然就遷走。而面對此事,英國必然不敢怠慢,扶持本土芯片產業,基本成了唯一的選擇。
美芯片法案被鬧大了
這30多家芯片企業的接連表態,不少外媒表示:美芯片法案被鬧大了!老美本想通過芯片法案實現對芯片技術的收攏,將核心技術攥在自己手里。但萬萬沒想到,老美肆意斷供的行為影響到了自己的公信力,各國為推動芯片自主可控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美芯片外流趨勢顯然已無法阻擋!
尤其當芯片工藝已經逼近極限,2025年很可能是傳統芯片賽道的終點,屆時美芯片將再無領先優勢!這也意味著對于老美而言,「寒冬」才剛剛開始,隨著各國半導體產業的不斷完善,美將會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流失。不難發現,禁令反噬已經開始!
從威逼到利誘,從拉幫到結伙,老美一次次強調芯片的重要性,試圖將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但許多事就像手里的沙子,握得越緊,流失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