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中企傳出消息,國產芯片制造設備完成驗證,加速替代進口設備

白昼之梦 2023/03/10

在近些年中,由于拜登政府對我國半導體領域實施了多次限制,以至于我國不得不選擇走向自主研發、生產的道路。

但基于中企本身在半導體領域,沒有太過于厚實的底蘊,所以很多人認為短時間內實現自給自足完全是「天方夜譚」,如今中企傳來兩個新的好消息,加速替代進口設備!

早在2年多前,上海微電子開啟了28nm制程光刻機設備的研發項目,號稱將會在2年內落地商用,但眼看兩年之約即將到來,28nm制程光刻機卻了無音訊。

如今新消息終于來了,大家都知道光刻機是整個半導體生產線設備中難度最高的,即便曾經EUV LCC聯盟集合了全球大量尖端力量,也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才造出了EUV光刻機。

而我國對于光刻機設備的研發卻是僅憑自己的力量,好在如今也得到了不錯的結果,上海微電子供應鏈傳來新消息, 目前28nm制程光刻機已經通過了技術測試和認證

可以說技術驗證是一台光刻機設備的最后幾步之一,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步驟,這個環節完美通過之后等于這款光刻機已經距離成功八九不離十了。

別著急高興,還有一個好消息,不久前還有一個企業宣布了半導體設備的突破, 國產半導體生態設備廠商芯源微表示旗下的28nm制程浸沒式高產能涂膠顯影機可以開始投入量產。

同時解釋道, 2022年12月份,旗下的首款浸沒式高產能涂膠顯影機交付了,如今客戶給予了使用評價,目前已經完美通過了各項工藝的驗證,同時也達到了客戶量產指標。

意味著這款浸沒式高產能涂膠顯影機已經和國際上同水平的28nm制程生態設備差不多了,較比于東京電子、尼康、ASML的同階段產品持平。

要知道涂膠顯影機是半導體生態鏈的重要設備,研發難度僅次于光刻機設備,而如今等于是象征了我國在涂膠顯影機領域上已經研發成功。

不僅如此,當上海微電子的28nm制程光刻機和芯源微的浸沒式高產能涂膠顯影機投入商用之后, 國內可以直接建立純國產的28nm制程半導體生產線。

要知道目前來說,這種成熟工藝制程的芯片可以滿足國際市場上超過80%的訂單,中芯國際主打的戰略部署就是28nm制程,目前產能提升已經致使該企業可以出口28nm制程芯片。

而美日荷聯盟現今恰好對DUV光刻機實施限制,本質上來說對28nm制程生產線將會造成不小的影響,但基于如今可以實現國產28nm制程半導體生產線,所以處境得到了緩解。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國產替代的半導體設備出爐之后,美日荷聯盟的秘密協議將會失去一半的效用,尤其是對DUV光刻機的需求將失去一大半。

當然,除了上海微電子和芯源微的半導體設備獲得突破,國內半導體領域也迎來了不少好消息, 多家半導體中企營收呈現大幅度增長。

根據華海清科的財報顯示,2022年的營收達到了11.33億人民幣,呈現出高達109%的同比增長,凈利潤同比增長159.97%,雖說只是新晉的中企,但絕對是一個不錯的趨勢,畢竟從0至1的突破是最難的。

而同時新晉半導體中企的拓荊科技,2022年營收達到了9.9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25%,凈利潤同比增長438.09%。

可見基于大量中企投入半導體領域,整體的發展趨勢還是不錯的,不少新晉企業也紛紛在市場上立足,即將迎來大力發展提升營收的階段。

當然,作為國內老牌半導體企業的中芯國際、北方華創、上海微電子等企業,紛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營收上漲,發展前景一片良好。

反觀作為美企半導體巨頭的高通、英特爾、英偉達、AMD等廠商,均出現了大幅度營收下滑,目前由于老美打算繼續加碼限制的緣故,甚至導致美企有著「翻臉」的跡象。

最后,根據SEMI報告數據顯示,國內半導體設備的國產自給率從2021年的21%提升到了2022年35%,可見真的印證了比爾蓋茨的預測,老美的加碼限制使得我國進一步提升了產品自給率。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