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1300億顆芯片!台積電徹底攤牌了?外媒:中芯國際「賭對了」

白昼之梦 2023/04/29

經過了數十年的經濟發展之后,建立在富足的基礎上,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迅速,正因如此,美方對中國的制裁和限制措施不斷加強,這對大陸的科技產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面對美方的限制措施,中方也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砍單」措施,至今這項反制已經初具規模,接近1300億顆芯片的砍單成績,令一眾美企們痛苦不堪。

自從美方開始了對中企的打壓,華為、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知名企業均紛紛受限,尤其是中芯國際,因為《華盛頓協議》導致無法進口EUV光刻機,后續陸續又被限制中低端半導體產品。

盡管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中芯國際仍然在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發能力,加強自主創新,轉而針對28nm制程進行更大規模的部署,這為中芯國際在半導體市場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近些年來,先后4次建造28nm制程芯片晶圓廠,斥資超過1700億人民幣,由此可見這個企業在主攻28nm工藝芯片的決心!

在中芯國際的工廠持續建造至今,已經有其中兩個廠區投入使用,開始為中國量產28nm制程芯片,提供了大量自給自足的產能優勢和效果。

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中芯國際除了擴產之外,還針對先進制程工藝芯片進行部署,據CEO梁孟松透露,企業目前已經具備了7nm制程芯片量產技術,正式展開對5nm制程工藝的研發。

當然,基于國內沒有EUV光刻機的情況下,雖說可以采用SAQP多重曝光技術實現,但成本非常昂貴,良率也難以保證,因此目前市場上并沒有中芯國際出貨的先進制程芯片。

相比于中芯國際而言,我國儲存芯片企業更加矚目,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目前正在擴大產能,針對于DRAM和SRAM進行大規模生產,計劃在2024年占據全球超過8%的市場份額。

要知道存儲芯片的重要性幾乎占據整個半導體領域的一半,無論是電腦、手機、監控、智能空調、智能家居等,均需要用上存儲芯片。

而根據外媒的報道中,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倘若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那麼在2025年將達到15%左右的全球市場份額,直追美光科技。

說到底,1300億顆芯片的份量僅僅不過就是開胃菜,據此前規劃的一個「小目標」,我國打算在2025年之前實現國產芯片自給率70%,雖說目前僅僅只有35%,但也并非完全沒有機會。

畢竟在近幾年時間里,大陸上迎來了至少63個晶圓制造廠商建廠,其中不乏有著中國企業的存在,可以說國產晶圓廠商的產能正在逐漸提升。

而中企們也全面展開了「去美化」的戰略部署,大量采用國產替代的產品,可以說有助于半導體領域的快速發展。

不過一個好消息傳來,打破了美方認為中國半導體難以成功的局面,台積電在赴美建廠失利之后,台積電徹底攤牌了,選擇放棄了芯片補貼,同時改變了戰略部署。

重新回歸主攻先進制程的道路,放棄擴產28nm制程芯片,并取消了向ASML,購買的28nm制程光刻機設備訂單,這等于直接改變了市場狀態。

要知道台積電作為芯片市場的「代工一哥」,雖說主要的方向還是先進制程,但該企業擴產28nm制程的結果必然會對中芯國際乃至其他中國芯片代工廠造成份額擠壓,促使發展受阻。

而台積電如今放棄擴產28nm制程,意味著中芯國際在該領域的部署得到了更大的優勢,有望成為全球28nm領域的領導者之一。

不僅如此,在過去幾年的貿易戰中,中美之間的科技戰已經愈演愈烈,美國的限制措施不斷,但是中國芯的發展勢頭和決心卻毫不受阻。

相反,中國芯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始終堅持自主研發的道路,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上持續發力,日益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和決策者。

只要中企們繼續堅持自主研發,加強與國際先進科技的交流合作,中國芯必將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國制造2025」、「芯片強國」等口碑逐漸降臨,中美科技戰的結果必然是中方勝利,這不僅是中國芯的勝利,更是中國科技的勝利。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