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美國提出了「四方芯片聯盟」的構想,希望和日本,韓國以及台灣地區組成半導體芯片聯盟,以此來牽制中國大陸在半導體領域的崛起,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和台灣已經被美國搞定了,就剩下韓國還在搖擺,態度顯得沒有那麼積極。
為什麼韓國顯得沒有那麼積極,原因并不難猜測,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產業是韓國的關鍵核心產業,去出口額占到了韓國總出口的20%,每年給韓國帶來了大量的順差,而韓國出口的芯片60%進入了中國,而且其他領域中韓的經濟貿易關系也很緊密。
如果韓國積極加入「四方芯片聯盟」,中韓之間的經貿關系肯定會受到影響,最終的經濟損失肯定不低,而且這也會影響到韓國人的就業,民眾到時候會表達不滿,這對于韓國政府無疑是難以接受的。
從地緣政治關系角度來看,韓國和中國的距離比和美國的距離近多了,真發生了什麼事,韓國首當其沖,所以韓國面臨的情況其實挺尷尬的,用網友的話來說,韓國只有作為棋子的命,很多事情韓國也身不由己。
韓國當然也清楚這個事情,因此要求不刺激中國,目前韓國正在討論和美國會晤的方案,在方案中提出「芯片四方聯盟」要以「參與國應尊重中國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和「不提及對華進行出口限制」為前提。
從韓國的相關要求來看,韓國還是比較清醒的,知道中國得罪不起,如果失去了中國這個市場,其損失將是巨大的,因此希望能夠避免刺激中國,繼續和中國做生意。
不過韓國更得罪不起美國,如果韓國不聽美國的,美國對韓國進行技術封鎖,將會給韓國半導體產業帶來巨大打擊,而且韓國還需要美國提供相關保護,因此最終韓國加入「芯片四方聯盟」應該不會有什麼意外。
對于韓國的這種情況,有網友表示,韓國這是既要又要,想要腳踩兩只船,到時候一方面遵從美國的要求,對出口中國的技術設備進行限制,避免先進的技術流入中國大陸,另外一方面又想繼續從中國大陸市場賺錢,這種把戲也就可以騙騙小孩子了。
對于「芯片四方聯盟」的提議,我方的態度無疑更清醒,認為無論什麼框架,都要保持包容和開放,不搞歧視排他,要促進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在當前形勢下,要加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開放合作,防止碎片化,有利于有關各方,有利于整個世界。
兩相比較,美國為了一己之私,讓自己的盟友去幫自己扛雷,以犧牲他國的利益為代價,這種做法無疑過于霸道了,而中國一直都秉承開放合作的原則,為了維護地區和平而努力,中國和美國的高下之分無疑是比較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