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斷供「惡果」來了,美芯片巨頭相繼表態,外媒:中國人不買賬了

白昼之梦 2023/02/04

美芯片巨頭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以前美企輕易就能實現龐大的銷售額,紛紛交出亮眼的業績財報。現在大部分的美企都陷入財報泥潭,業績營收可以說是一言難盡。

這或許就是斷供的「惡果」,芯片規則讓美企無法正常做生意,許多芯片堆積庫存賣不出去。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芯片巨頭相繼表態,公布各自裁員計劃,加入裁員隊伍。

高通、英偉達、英特爾、AMD等等是世界級的芯片供應商,每年能夠出貨數以億計的芯片。就拿高通來說,2022財年的芯片出貨量為5.75億顆,但是卻同比下滑了12%。

高通的芯片出貨在這幾年是呈現下滑趨勢的,出貨量下滑的結果就是業績暴雷。2023財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潤均大幅下滑。凈利潤僅為22.35 億美元,同比下降 34%。

不只是高通,英特爾2022年第四季度凈虧損7億美元,預計今年一季度營收大幅下滑。

美國最賺錢的幾家芯片公司都交出了「災難級」的財報,這說明了一點,那就是美國半導體寒冬持續蔓延,短期內恐怕不會恢復現狀。美企只能在半導體寒冬中縮衣節食。

落到這一步,和芯片斷供有一定的關系。若不是對方阻礙美企買芯片,也不至于這般。

好端端的生意環境被打破,美企面對爛攤子艱難前行。如今美芯片巨頭相繼表態,公布各自的裁員計劃,加入裁員隊伍。比如英特爾裁員上千人,鼓勵制造部門放無薪假。

高通還沒有公布裁員計劃,不過交出暴雷的業績后,如果業務無法好轉的話,也有可能加入裁員隊伍。除此之外,上千家美國硅谷公司都加入了裁員熱潮,擴大裁員規模。

僅2023年1月份,美國就有超9萬人被裁。裁員最多的公司分別是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裁員人數對應1.8萬,1.2萬和1萬,成千上萬人陸續失去工作。

裁員成為美科技的共同話題,曾經人人向往的硅谷高薪工作不復存在,只剩一地雞毛。

裁員熱潮何時結束誰也不知道,說到底終究是別人的事情,旁觀者只能靜觀其變。不過也有外媒將裁員的問題歸結為中國人不買賬了,中國不買芯片,導致美企業績暴雷。

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不景氣,各大廠商都出現庫存堆積,手機賣不動的情況。

一部智能手機搭載上百顆芯片,且大部分的芯片都是從美企手中采購。手機賣不動,美企也無法獲得豐厚的訂單回報。營收,利潤下滑至近幾年新低,難免采取裁員措施。

可是美企的業績暴雷和消費市場的需求有多大關系呢?恐怕外媒并沒有看清現實。究竟是消費市場不買芯片,還是供應市場不賣芯片?客戶需要的高端芯片能正常出貨嗎?

消費市場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需求的層面不一樣了。用于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的高端芯片還有很大的需求量,但是這部分的芯片被一些國家設定規則不能自由出貨。

美企業績暴雷,陷入裁員風波,不是消費市場的需求問題,是美企承受斷供「惡果」。

那麼消費市場該如何滿足芯片所需呢?其實產業鏈已經在努力解決了,在28nm工藝領域加大半導體設備的研究,對人才、技術、企業和市場發展趨勢都有了更多的關注。

另外,在探究創新芯片技術方面也有行動,比如許多中企開發RISC-V架構處理器。

阿里巴巴基于RISC-V打造首個高性能芯片開發平台無劍600,帶來曳影1520芯片。在RISC-V高級會員中,中國企業占到了大多數,比如阿里巴巴、華為、紫光展銳等等。

除了芯片架構,在芯片工藝方面也有光子芯片,量子芯片的部署。好的一面是,國內首條光子芯片生產線會在今年建成,首台量子芯片生產線也在國內安徽合肥亮相。

有了這些芯片的創新研究,未來的芯片發展路徑會有更多的選擇。反觀美企,在復雜多變的芯片市場上,想要獲得芯片訂單支持,不僅要看市場的需求,還得順其自然。

芯片產業離不開全球化分工合作,還是希望市場能早日回歸自由貿易,實現合作共贏。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