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花了12億美元采購的EUV光刻機,都四年多了還沒有到貨一直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梗。而基于EUV光刻機的不到位,我們在尖端芯片領域發展也遭遇著卡脖子。因此,自主研發高端光刻機似乎成為了一個重點。 可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其實自主研發EUV光刻機的本質上并沒有多大必要呢?
這個言論是在一則ASML的數據之后提出的。據公開的數據顯示,阿斯麥在2017年才正式進入到EUV光刻機市場上,當年供出貨10台EUV光刻機;而后在2018年出貨18台,2019年共26台,到了20220年增加到了31台。在那個時候EUV光刻機的出貨量都相當小,也是在2021年開始才有所飆升,其中2021年賣出了42台,而到了2022年賣出了40台。 也就是按照現有的數據顯示,ASML在EUV光刻機的出貨上一共也就只有167台。
除了出貨的數量之外,ASML的主要客戶也被曝光。據悉這一百多台的EUV光刻機有幾個主要客戶,分別是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以及美光和SK海力士。原本應該還有個中芯的,如果當初交付給了中芯那一台光刻機,想必在后續還會繼續引進,但奈何限制下根本無法交付,這也就導致了ASML少了一個重要客戶。 不過不管怎麼說在這一則綜合的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EUV光刻機的需求量并沒有那麼高,且根據此前ASML透露的利潤來看也不太高。那麼,在EUV光刻機本身就生產成本高、利潤低還有市場客戶并不多的情況下,我們真的要去自研發EUV光刻機嗎?
光刻機市場上低價策略是玩不過的,就連客戶我們都沒有辦法從ASML手中搶走。 說得現實點,現在ASML有那麼多訂單撐起來,無非是因為客戶和ASML之間有扶持紐帶罷了。所以,我們有類似言論出來也很容易理解了,至于研發還是不研發都是后話了。然而在我們EUV光刻機暫時還沒有研發出來的時候,ASML就遭遇了難題,那就是恐兩次失去中國市場。
其一,是前段時間出來的美日荷三方芯片協議,這其中就涉及到光刻機的出貨。雖然ASML口口聲聲在新規落實的時間差當中他們2023年在中國大陸市場上的營收不會受到影響, 但這個新規正式落實之后呢?一旦光刻機設備不能出貨,相當于ASML就被動性的失去中國市場。而這還在不考慮日半導體光刻機廠商們競爭的情況下,要是另外兩個競爭對手還要給ASML進行市場施壓,可想而知ASML在大陸市場上的光刻機市場份額。
其二,在剛剛的數據當中,我們發現了ASML有兩大主要客戶是韓企的三星和SK海力士。 在這里提一點,ASML相當重視這兩個客戶,因為此前兩個芯片巨頭們宣布加碼計劃之后,ASML隨后就開始在韓半導體本土進行了追加投資的計劃。然而這兩個被看重的主要客戶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美芯片法案的豁免期一年即將到期,并且按照美半導體現目前的意思來說,不打算再次給予兩者豁免期, 一旦如此三星和SK海力士在大陸市場上的生產計劃就會受到影響,更別說后續引進光刻設備擴產的事情了。如果阿斯麥這兩個主要客戶(且在大陸市場上產能很多)都有此遭遇,恐怕也是阿斯麥再一次失去中國市場的時候了。
話又說回來,EUV光刻機真的沒有自主研發的必要嗎?個人還是認為有的,畢竟我們正遭遇著被卡脖子的陰影。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