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立陶宛將宣布破產?中國大使補刀:沒有主權的國家是這樣的

白昼之梦 2023/05/01

就在蘇聯解體的前一年,長期享受補貼的波羅的海三國居然率先獨立了,這與此后宣布獨立的國家有著鮮明的不同,給人留下了這三個國家都很富裕的印象,其實卻不然,在這三個國家中的最大的一個立陶宛就是代表。

立陶宛靠近波羅的海,有著優秀的港口,成為了它在蘇聯時期的一個優勢,于是在蘇聯當局的大力投資下,立陶宛的經濟收益一直處于領先狀態,可一旦脫離了蘇聯,立陶宛的很多劣勢就暴露了,這導致它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依賴著俄歐貿易的優勢生存。

經濟上的舉步維艱沒有讓立陶宛認清現狀,相反還在政治上一意孤行,結果導致國家出現了債務危機的情況,在中國大使的只言片語中,也能夠發現立陶宛在今天的日子并不好過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立陶宛淪落至此呢?

一、喪失了經濟發展的優勢

加入歐盟后的立陶宛,依靠著自己的優勢在經濟上可謂是發展迅速,不僅背靠俄羅斯,還坐擁波羅的海的出海口,這讓它享受到了數十年的發展紅利。

不過從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以來,立陶宛的發展紅利期逐漸走到了盡頭,俄羅斯與歐盟的關系日漸緊張,這讓立陶宛沒有選擇獨立自主,相反是還是選擇了依靠他人生存,于是在積極站隊歐盟后,立陶宛在政治上盡管出盡了風頭,可實際上卻是在經濟上發展日漸困難,甚至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隨著俄羅斯與歐盟開始徹底分道揚鑣,身為一張牌的立陶宛似乎就要失去價值,這讓它開始尋求其他方式的政治表演,開始在台海問題上肆意散播言論,這讓立陶宛與中國的關系日漸緊張。

希望獲得經濟上的援助的立陶宛,原本希望歐盟的內部志愿來緩解自身經濟問題,可令他沒有想到的卻是它的政治表演不僅沒有換來應有的經濟援助,相反還將它逼入了絕境。

幾乎要與中國斷交的立陶宛,在喪失中國這個市場后,與俄羅斯關系也繼續惡化,導致了它的傳統貿易大國紛紛離它而去,想讓歐盟內部消化立陶宛出口的產品,只能是癡人說夢,加上歐盟經濟發展也是走了下坡路。

于是立陶宛在刺激經濟的過程中,也背負了一身債務,這讓它隨時有破產的可能,從根本上來看這也是立陶宛喪失經濟發展優勢的表現,可即便到了這步田地,立陶宛也絲毫沒有對自己的做法進行過任何反思。

二、中國大使說出了關鍵要點

背負高額債務后,立陶宛尋求向中國貸款來解決短期債務違約問題,同時對中國出租港口的使用權,可這一點至今還沒有得到中國的回應,這讓立陶宛似乎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看到立陶宛如今的困境,中國大使盧沙野卻在不經意間說出了事實,在盧沙野接受媒體采訪時,原本是就俄羅斯如今的困境進行解讀的,可在談及蘇聯時代遺留的問題時,便暴露了很多前蘇聯國家如今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蘇聯在解體過程中,不僅是政治上的分離,還是在經濟上的解體,這其中的代表就有立陶宛之類的國家,長期享受蘇聯補貼,實際上是不具備政治話語權的,一旦脫離蘇聯也只能淪為一個沒有主權的國家,于是今天的立陶宛便是為數十年前的錯誤政治決策在買單。

沒有政治話語權的立陶宛,之所以還在政治上積極唱反調,正是希望借助這種方法來取得西方的經濟援助,卻沒有根本性地改變本國的經濟困境。

無論是中國的經濟改革,還是東亞各國的經濟騰飛,其中不乏都有經濟變革的推動作用,可這種表現在很多前蘇聯國家中看不到,立陶宛更是在享受歐盟和俄羅斯的雙重紅利中忘記了經濟改革的重要性,于是一旦失去了兩條經濟動脈,立陶宛便立即原形畢露了。

中國大使的話僅僅只是在根本上分析了前蘇聯國家的現狀,可這也讓一些國家在能否獨立生存的問題上更加深入地思考,畢竟一個國家想要成為了一個有獨立自主主權的國家,依靠的不單單是國家上的承認,更是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支撐。立陶宛在沒有經濟支撐的前提下獨立,最后在喪失經濟發展紅利后,淪落到今天的模樣,反映了一個國家在獨立后經濟發展的失敗,也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表面上是一個獨立國家的立陶宛,為什麼說它是一個沒有主權的國家,從中國大使盧沙野的話中,便能夠看出立陶宛實際上是依靠歐盟和俄羅斯的不斷輸血,才能夠維持到今天的一個國家,一旦失去了經濟動脈,很快就原形畢露,成為了一個棄子。

如今背負高額債務,有可能面臨破產的立陶宛,又想著向中國貸款來解決危機,可見它在失去經濟自主權后,將會是命運難測的一個國家。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