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前在《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中,將稀土相關技術、光伏硅片制備技術等列入其中,這振奮了國人的信心,原來我們也有可以卡美國脖子的技術,然而清華大學一名院長卻要求中國繼續對外出口光伏技術,這是怎麼回事呢?
清華白重恩院長認為中國光伏擁有如今的地位,靠的是低廉的人工成本和成熟的工業體系,主要靠價格戰搶占全球市場,其實中國光伏的核心技術優勢并不明顯,如果限制出口相關的技術,反而可能會導致海外重新發展光伏技術,那麼中國的光伏產業也就失去競爭優勢。
對此筆者完全不認同,這是因為白重恩院長沒有搞清楚出口產品和出口技術的差異,中國限制出口光伏技術,但是并不限制光伏產品出口,所以在中國出口光伏產品的情況下,海外并不會有機會重新發展光伏產業。
中國的光伏產業也并非沒有技術優勢,在近十年時間里,中國的光伏產品曾與海外光伏企業進行了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不僅僅是價格方面的競爭,同時也是技術上的較量,正是因為中國的光伏產品擁有足夠的技術優勢,同時又有價格優勢,中國的光伏產業才擊敗海外同行,最終取得了如今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
可以說中國限制光伏技術的出口完全是正確的做法,只有鞏固我們的技術優勢,中國的光伏產品才能逐漸擺脫此前過于依靠價格競爭的局面,取得更多的利潤,這與海外的高科技產品是類似的,他們在中國沒有取得技術優勢的行業同樣以高價銷售,并且對中國限制出口技術。
中國此前列入清單中的諸多技術其實都是采取類似的策略,例如激光雷達,中國的激光雷達技術全球第一,領先海外十多年,依靠技術優勢中國的激光雷達在全球市場都具有足夠的競爭力。
但是中國限制激光雷達技術的出口,卻并不限制激光雷達產品的出口,因為激光雷達出口可以帶來更多收入,幫助國內的激光雷達產業獲得更多收入,增強技術研發實力,同時也可以借此壓制海外的激光雷達產業,據悉中國一家科技企業研發的用于自動駕駛的激光雷達售價只有海外產品的十分之一,這讓美國的同行恐懼。
在過去20多年里,有太多的類似現象,中國沒有技術優勢或者沒有替代品的時候,海外的高科技產品都賣出了高價,例如通信設備、液晶面板、存儲芯片等高科技產品,他們都從中國市場賺取了厚利,但是在中國推出類似的產品之后,這些產品的價格都開始大跌,甚至可以用白菜價形容。
這些事實證明,海外的高科技企業向來不是慈善家,甚至可以用貪婪無道來形容,如今中國對他們采取類似的手段,完全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也可以讓我們的高科技產業獲得厚利,這才是正確的做法,清華院長所謂要求大舉出口技術就不是可取之道。
可以說這次中國將100多項中國具有領先優勢的技術列入清單中,真正打疼了歐美同行,也讓它嘗試下被限制提供技術的滋味,說明如今這個全球化時代,并非只有他們擁有先進的技術,中國也已有了強大的實力,已不再是當年那個任他們揉捏的弱國,已具有平等對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