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業雖然有周期運行規律,但這一次形勢下行來得特別突然。本來企業還都沉浸在全球缺芯的興奮中,芯片訂單接到手軟,開足馬力也供不應求,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形勢驟變,缺芯迅速向過剩轉變,芯片供應商庫存變得嚴重,重要原因是美方芯片限制的橫加干涉。如今后果顯現,三大美芯巨頭紛紛宣布,芯片限制被鬧大了!
首先看英特爾,作為美國老牌芯片巨頭,曾經稱霸全球芯片行業20多年,營收一直位居全球第一,直到2017年三星憑借存儲芯片瘋漲,英特爾才首次失去第一的寶位。
就這樣一個芯片巨頭,從去年開始業績就一直在下滑。近日,英特爾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財報,連續第五個季度下滑,營收同比下跌36%,創2010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凈利潤更是慘不忍睹,虧損達到27.6億美元,刷新了2017年季虧6.87億美元紀錄。
其次再看AMD,繼英特爾之后,AMD也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情況跟英特爾差不多,同樣業績下滑了。不過,AMD是2019年以來首次下滑,沒英特爾那麼慘。
AMD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9%,也沒有實現盈利,凈虧損為1.39億美元。關鍵是PC處理器業務,營收同比暴跌了65.2%。這是AMD的主業,因此連累了整體業績。
AMD業績下滑沒英特爾厲害,主要是近年來優勢越來越明顯,芯片性能更具競爭力。
再者看下高通,兩大CPU巨頭之后,高通也公布了近期財報,情況比他們更慘。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同比大幅下滑,營收同比下滑16.92%,凈利潤同比暴跌41.92%。
英特爾和AMD主營是PC和伺服器方面的CPU處理器,這兩家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PC市場需求持續下滑。而高通主營是手機SoC芯片,原因是手機需求在持續下滑。
據IDC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繼續下滑,今年一季度同比下滑14.6%。
表面上看,英特爾、AMD、高通三大巨頭業績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全球PC、智慧型手機的需求下降,但實際上美方芯片限制才是重要原因,業績下滑是后果顯現了。
一方面美方芯片限制加劇了現在芯片形勢。前兩年之所以會出現全球缺芯,起因就是美方對華為實施芯片禁令,導致其他企業開始瘋狂囤芯,導致芯片短缺現象出現。
然而,狂潮退去之后,芯片供應商為此準備的過多芯片賣不出去,就開始庫存嚴重。
另一方面美方芯片限制促進大陸芯片發展。美方為維護自己的科技霸權,不斷加碼芯片限制,阻撓美企芯片出貨,這直接讓英特爾、AMD、高通等美企因此受損不小。
關鍵是,因為美方限制,大陸更加重視芯片發展,就比如中芯國際投資1700億,建了4個成熟制程芯片廠,大陸芯片產能迅速提升,芯片進口開始減少,出口開始增多。
據統計,去年芯片進口減少970億顆,今年1-3月份芯片進口再次減少了321億顆。
我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近兩年芯片進口超過4000多億美元,全球70%的芯片都會到大陸走一圈。而美企多是芯片供應商,很多芯片也是要出口到大陸。
我們芯片進口減少,當然就會影響到美企芯片的出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產處理器廠商海光一季度業績良好,營收同比增長20.04%;凈利潤同比增長66.87%。
對此,外媒分析情況后表示:三大芯片巨頭業績下滑,其實是芯片限制后果顯現了!
其實,不只是英特爾、AMD、高通這三大芯片巨頭,其他的美企情況都不太好。因此英偉達、英特爾、新思科技等才會推出中國特供版產品,以繞開美方的芯片限制。
由此可見,美方的芯片限制已經引起了美企的反感,他們都在用行動來爭取向大陸出貨,然而這似乎越不了多大作用,中企已經開始加速,將會徹底解決芯片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