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華為傳來「炸裂性」好消息,任正非公開發聲:我們終會強大

過人君 2023/04/27

這幾年,美國對我國半導體業進行打壓,涉及到的不僅有芯片和光刻機這些硬件還有設計芯片用的EDA工具等工業軟件。

但在這幾年中,華為和其他中國企業一起,也取得了許多軟件上的突破,比如14納米級別的EDA工具國產化等。最近,華為又宣布了一項重大成果,他們實現了ERP管理系統的自主替代,研發出了自己的Meta ERP 系統。

電子設備是由許多零件組成的,一家大型企業則是由許多分工不同部門和人員組成的。手機需要操作系統,而管理現代大型企業,也需要計算機信息化系統。ERP系統,也就是 企業資源計劃,就是這樣一種幫助企業整合所有資源,協調上下游產業鏈信息的管理系統,它就像企業的「中樞神經」一樣,統領全局。這次華為公布自己的「Meta ERP」,也意味著華為在軟件研發方面又前進了一大步。

華為在軟件研發上的全面布局

華為從遭到美國「出口清單」限制之前,就為了防止在軟件方面也被「卡脖子」,開始進行自主研發。2019年,谷歌宣布停止向華為提供安卓系統相關服務,同年,華為則公布了自主研發的鴻蒙系統。現在,華為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自研設備都用上了這套系統,但華為的在軟件研發上的布局遠不止于此。

除了鴻蒙系統,這幾年,華為還在設計芯片的EDA工具、設計電路板的PCB工具和設計電氣系統的CAD工具上都進行了多項國產替代。

今年3月,華為在年報發布會上就提到過要在4月份公布Meta ERP系統。就在幾天前,華為說到做到,公布了這款系統。ERP系統,是企業用到的最重要的軟件。2019年,華為開始被針對,原有的ERP軟件服務商也停止了對華為的升級服務。華為憑著舊系統支撐這三年的業務,同時加大投入,進行自主研發替代。

華為在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業務,每天平均要處理70多萬訂單,開票20多萬行,會計分錄1500萬行,如此龐大的數據量,必須要有相應的ERP系統進行處理。

研發和替換新系統絕不是容易的事。舊系統原有幾千個數據點,需要重新布設。過去多年來的形成的操作流程也都固化在舊系統上,換了新系統需要遷移。普通人換一台新手機或新電腦都難免經歷幾天「陣痛」,何況這樣一個大企業進行系統替換。這本身就成了對華為來說牽涉面最廣的一次「高難動作」。

三年里,華為動用了數千名員工,聯合用友、金蝶等多家國內公司進行開發,采用了云原生構架和實時智能等技術,從操作系統、數據庫到編譯器和語言全部進行自主研發,終于實現了系統在多個場景下的應用。目前,華為Meta ERP已經被應用到了華為的各項業務中,處理80%的業務量,而且經過了多次結算的考驗,運行良好。

國產商用軟件正在奮起直追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本土的用友、浪潮、金蝶等企業已經占有了國內ERP市場將近80%的份額,但在高端ERP市場中,SAP和Oracle仍然合計占比超50%。國內的軟件企業在技術上和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任正非曾經表示,在軟件上我們還是落后的,但終有一天會「變得強大」。

當地時間2015年1月22日,瑞士達沃斯,2015達沃斯論壇進入第二天

這次華為官宣Meta ERP系統,不僅解決了斷供危機,還展示了自己在軟件研發方面的強大實力,同時也給國內的軟件研發企業提振了信心。目前Meta ERP系統只在華為內部應用,但任正非表示,未來許多設計工具都將在華為云上公開,這意味著,華為以后也可能把Meta ERP公開推廣。

在高科技產業中,工業軟件的重要性不亞于硬件生產。一款優秀的工業軟件可以縮短產品開發和驗證的時間,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比如EDA工具軟件就被稱為「芯片之母」,足見其重要性。但是長期以來,中國制造業都存在「重硬輕軟」的問題。目前,中國大部分工廠使用的都是國外的工業軟件,如果國外真的禁止中國繼續使用這些軟件,中國的制造業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工業軟件的開發需要大量的知識和生產經驗的積累,也需要長時間的資金投入。目前,全球范圍內,工業軟件實力最強的依然是美國,其次是日本和德國、法國等國家,中國仍然處在較低端位置。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清單」也包含了EDA工具,這就使得我國的半導體業在設備、芯片和軟件等各方面都陷入了被動。未來,中國企業需要做到不管美國怎麼拉清單,都不怕被卡,在軟件研發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

總結

近日,華為公布了自主研發的Meta ERP系統,并且宣布其通過多次結算考驗,運行良好。這也是華為這幾年來在軟件研發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和硬件相比,我國工業軟件的發展短板更加明顯,需要國內軟件研發企業奮起直追,尤其是向高端軟件邁進,讓中國企業再不畏懼打壓。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