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以變制變!台積電正式宣布決定,外媒:被迫走了一步險棋

白昼之梦 2023/04/09

台積電作為全球晶圓代工行業的巨頭,市場份額占比已經接近60%,蘋果、華為、高通、聯發科等多地企業都要依賴它,算是國際化公司了吧,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

因為台積電雖然業務面向全球,但工廠和員工大都在本土。如今,隨著形勢變得越來越復雜,台積電不得不以變制變,近日正式宣布決定,可以說被迫走了一步險棋。

業內人士指出,國際化公司有個硬性指標,那就是至少50%以上的員工是全球各地不同地區的員工。而台積電一直堅持在本土建晶圓廠,這麼多年來很少外出去建廠。

在台積電決定去美、去日建廠前,之前僅在我們的南京和美國建了兩個成熟制程廠。

因此,台積電的先進制程廠全部建在台灣本土,員工自然也以當地人員為主。不過,台積電對是否是國際化公司并不在意,并且也一直想堅守本土,安靜地賺錢。

然而,近幾年美方不斷修改芯片規則,從對華為實施芯片禁令開始,不斷加碼芯片限制,不僅要求美芯片企業按規則斷供芯片,還要求使用美技術的外企都必須遵守。

台積電作為晶圓代工廠,雖然芯片制造技術做到全球領先,但工廠所需要的設備、材料、軟件等都要依賴美方,于是只能按美方要求,停止了第二大客戶華為的代工。

美方不僅實施芯片限制,還要提升本土芯片產能,台積電自然就成了重要邀請目標。

雖然台積電并不情愿地答應去美建廠,原因是美方建廠成本和運營成本都很高,很明顯是迫于壓力不得已而為之,但後來台積電也看明白了,只能順應趨勢以變制變。

可以說,台積電一開始是含淚走出去,然后又根據形勢的變化,又開始不斷調整。

因為美方的原因,台積電必須去美建廠。不僅如此,美方不斷干涉芯片產業,還讓各地意識到芯片產業的重要性,蘋果、高通、聯發科等代工客戶也開始做出了改變。

很多芯片訂單客戶開始實施芯片供應來源多樣化,不想過度依賴台灣的台積電。

比如高通,還選擇三星、本地格芯等代工芯片。還有蘋果庫克認為,全球60%的處理器供應來自台灣不是好戰略,于是決定將部分芯片放到美國本土或歐洲地區。

要知道,蘋果可是台積電的第一大客戶,多年營收貢獻占比都在20%以上,去年甚至達到了26%左右。因此,蘋果的態度對于台積電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台積電後來宣布在美建5nm廠基礎上,更建一個3nm芯片廠,也是考慮能夠更多地爭取蘋果、高通等美企芯片訂單。之后去日建廠,也是考慮到蘋果和索尼的合作。

台積電在去美建廠后,又決定在日本建廠,還計劃在歐洲德國、新加坡等建廠,就是要加大全球化力度,用以變制變的策略,來應對美方把台積電產能轉過去的計劃。

然而,這麼大規模去各地建廠,對于台積電來說,外媒認為是被迫走了一步險棋!

因為台積電不得不面對復雜局面的影響,還要面臨大步伐擴張帶來的諸多有形無形的挑戰。比如,各地建廠成本較高,所需的芯片人才不足,還要應對當地的政策等。

就比如申請美方的芯片補貼,美方陸續提出多個圍欄細則,簡直讓台積電難以接受。

為此,近日台積電正式宣布決定,將成立海外營運辦公室,調來三員大將,重點負責監督管理美工廠和日本工廠,以支持公司全球化擴張以及加速海外業務高效動作。

隨著台積電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海外建廠都需要先期談判,確定后還要落后人力和產業鏈的支持,可以說涉及到很多復雜的流程,成立專門部門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台積電不是國際化公司,沒有相關運營經驗,將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可能會連帶到本土發展,甚至導致台積電走向下坡路!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