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進口芯片仍超4000億!中芯「遮羞布」被撕碎?人民日報:放棄幻想

白昼之梦 2023/05/01

眾所周知,這幾年來老美多次修改芯片規則,不僅讓美企高通、英特爾等芯片巨頭企業做出斷供的決定,而且還限制台積電、三星等芯片生產企業的出貨,想要以此將中國科技企業從全球半導體芯片市場上給「孤立」起來;而老美的打壓,也激發了無數中企的斗志,為了避免被人卡脖子發展,國內不少科技企業都進入到了半導體芯片領域發展和布局!

為了能加快國產芯片產業鏈的建設和發展,我國還制定了國產芯片發展的5年計劃,在2025年以前要實現70%的自給率;為此國內也對整個半導體芯片產業的發展給出了很大力度的扶持,希望國產芯片可以盡快實現自給自足,并擺脫對美芯片的依賴;但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比較困難了;國內在半導體芯片領域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多的突破,但進口的芯片總額依然超過4000億美元,中芯的「遮羞布」也被撕碎!

在國內芯片市場上,中芯國際、阿里平頭哥等半導體企業都在加快屬于我們自己的國產芯片產業鏈的建設,而在2022年,中企砍單的進口芯片數量超970億顆,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中國芯片產業可以實現彎道超車了,但其實這些都是中芯的「遮羞布」而已;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中國進口的芯片數量依然是「天文數字」,超過4000億美元;而在2023年的前兩個月,我國進口的芯片數量就達到了676億顆,這也說明我們還是無法擺脫對美芯片的依賴!

要知道,在半導體芯片領域,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發展了半個多世紀,早已經將芯片的核心技術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我們想要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里就追趕上美國的步伐,讓中國芯」後來居上,這顯然也是不可能的;而中國進口芯片的總量不僅撕碎了中國芯的「遮羞布」,而且還顯示出了中美在半導體領域的差距,我們要想在半導體芯片領域不被人卡脖子發展,中企還需要拼盡全力才行!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企業的發展速度確實很快,在半導體芯片領域,我們已經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但從有到強卻依然需要努力;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我國在光刻機、光刻膠等芯片卡脖子技術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而阿里平頭哥也發布了眾多的RISC-V芯片,中國RISC-V芯片的出貨量也超過了50億顆,占比全球市場份額超一半以上;對于國產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我國人民日報也很早就表示:國產科技企業應該放棄一切幻想,只有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會受制于人!

綜合來看,現在老美依然在想方設法的打壓中國科技企業在半導體芯片領域的發展,而我們要想不被人「卡脖子」發展,那麼國產科技企業就必須要放棄一切幻想,并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才行,要知道核心技術靠錢是買不來的,我們只有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才能讓國產芯崛起,不知道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