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曾說只有擁有核心的技術知識產權,才能進入世界半導體的競爭。 于是,在任正非這種強烈的意識之下,華為建造起了專利的「護城河」,僅到2001年華為在全球的專利申請數量就超過了美國的同行科技企業。然而,時間推移到十多年前,中國企業在海外遭遇專利侵權的訴訟事件仍然多不勝數,專利的戰爭在美國市場上頻繁上演,我們除了技術被別人卡脖子,就連專利上也在被人卡脖子。
不過,如今專利上的「卡脖子」逐漸實現了反轉。曾經美國的科技巨頭們在專利市場上叱咤風云,典型的「蘋果稅」、「高通稅」就塑造起了不可攻破的專利界限,會有這樣的局面除了我們技不如人之外,還因為我們對于知識產權的意識還不夠多。但隨著專利紛爭四起,國內的企業也開始如華為一般注重于自己的專利數量申請。 據消息報道:2022年中國公司在申請的半導體相關專利數量上達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創下了69190項專利的紀錄。而這一份數據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包括一直以來在專利上橫行霸道的美國半導體,并且超越了他們近2倍。
專利數量上的持續增長,并且超越美半導體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當初被專利卡脖子的我們實現了歷史上的反轉。更重要的是,個人認為「反咬」華為的局面或將在這持續增長的數據下擺脫。
曾經美企因為手中有技術有專利霸占了不少半導體市場份額,但隨著我們中國企業在技術上的突圍以及專利的注重下,他們漸漸丟失了一部分市場。但如此情況下他們并未反思自己,而是在專利事情上耍起了「流氓」。眾所周知,華為的專利都是投入了相當多的資金最終獲得了艱難的成果,尤其是在5G領域中華為的專利頗為出色。在這個時候,美國最大的電信公司Verizon用上了華為的專利,但并不愿意給華為支付專利費。雙方在此局面上僵持不下,最后不得已華為利用自己的專利進行了反擊,要求其賠償10億美元的資金。
在我們還在為華為高呼不已的時候,華為此舉卻被老美反咬一口說華為是「專利流氓」,甚至還打算修改相關的規定來阻止華為正當討要自己的專利費。可華為沒有退后,任正非一句追究到底讓這場專利案以一個完美的結局落幕。 這是因為華為有足夠收取專利費的底氣,投入的研發資金給他們換來了自主的專利,也換來了別人繞不開其專利的局面,才不至于在后面被別人反咬成功。而這恰恰說明了我們國內企業在不斷申請的專利數量上,加大了這種局面被擺脫的可能。如果說在核心技術上有了更多的專利,這樣的局面很難再出現了。
誠然這是一個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數量和品質并不能劃等號。如我國半導體有關部門所言,核心的技術上很多細分領域我們仍舊處于短板,還需要加速度的去攻破。但小編還是愿以樂觀態度來面對,畢竟半導體的發展從量變到質變也是一個符合常規的流程,我們至少也解決了一項在專利上被卡脖子的局面。而且后續專利到產品的落地也需要這個前后順序,有了足夠多的專利,也才能更好地進入到和美國半導體競爭的市場。
對此,你們是如何看待我們這一份半導體專利數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