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美日荷三方聯手,中科院正式發聲,中國芯片產業不怕打壓!

過人君 2023/03/13

眾所周知,石油以前是我國最大的進口商品,但是現在,2023年,和集成電路相比,就已經是小巫見大巫,因為中國2022年芯片進口數量高達5384億件,進口額更是高達4156億美元,遠遠超過了石油的進口總額,要知道中國GDP也才100多萬億美元,其中芯片占比就差不多是0.5%,然而這僅僅還只是我國的進口數據而已,如果放眼全球,那麼其價值還能再翻幾倍。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誰掌握了集成電路上游產業,那麼就相當于誰掌握了全球芯片行業話語權,一直以來,美國在芯片領域都是絕對的老大,不管是從光刻機還是芯片代工,不管是工業設計軟件還是芯片架構,幾乎都被美國技術所掌握,也許有人會問,芯片代工領域台積電不是老大嗎?但是你也許不知道,台積電也非常依賴美國技術,特別是依賴日本的原材料,所以話語權依然是美國的。

除此之外,全球半導體行業經過三十幾年的發展,雖然很多主流技術都轉向其它國家,比如日本、韓國、荷蘭,包括還有中國,但是實際上所有國家的技術都與美國息息相關,也就是說美國一家掌握了整個芯片行業的命脈,為什麼美國能卡住我們脖子,比如荷蘭的EUV光刻機,就是因為有美國的紫外光源技術,再比如台積電的代工技術,也是依賴于荷蘭的EUV光刻機,所以其底層都是美國所把控。

特別是,美國本土也有很多芯片巨頭,比如高通、AMD、英特爾、美光、英偉達,這些都是美國芯片巨頭企業,也是全球一流的半導體公司,與此相比,我國雖然也有中芯國際、華為、龍芯科技、長電科技、長江存儲、上海微電子等企業,然而實際上無一例外,都在某些方面存在被卡脖子的情況。

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日本、荷蘭三方才會聯手,說什麼也要限制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因為美國以技術霸權地位向他們施壓,他們也不敢不從,雖說無論是荷蘭也好,還是日本也罷,他們都不希望失去中國市場,但是他們也更加害怕被美國制裁,因為一旦被制裁,他們絕對不可能像中國這樣可以實現逆襲。

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我國中科院院士正式發聲,說什麼也要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在房建成院士看來,2000年,北航大學被拉入黑名單,就意味著美國已經開始了打壓計劃,然而讓美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20年后的今天,北航發展得很好,特別是NSNA不愿意與我國建立合作,更是不允許我們參與國際空間站,可是我們卻靠著自己的實力獨自建設了中國空間站。

也就是說在房建成院士看來,不僅是中國芯片產業不怕打壓,其實不管是其它任何領域,我國都是不害怕美國打壓的,無論北航也好,還是中國空間站也罷,這都是在美國的限制下成長起來的,除此之外,還有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等等眾多高科技技術也是如此,我國都能在限制下突破重圍,不僅能成功打破國外封鎖,而且還更甚前者。

確實如此,比如龍芯中科推出自主設計的國產芯片3A5000處理器,再比如長電科技術在4nm芯片技術上取得的突破,又比如華為所掌握的芯片疊加技術專利,特別是中芯國際已經具備7nm生產水平,只是差荷蘭的EUV光刻機,就可以生產7nm芯片產品,可以說這都是在美國打壓下成長起來的,所以中科院院士認為,中國芯片產業不怕打壓,更是有理由相信未來10年,中國芯片一定能徹底崛起。對此,您怎麼看?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