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科技領域發展的人都知道,美國是全球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的發源地,在整個芯片領域擁有著很高的話語權;美國手中不僅掌握著先進的芯片核心技術,而且經過多年時間的發展,在美國還誕生了一大批的芯片巨頭企業,像我們熟悉的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等芯片企業都清一色的來自于美國;如今就連台積電、三星以及ASML等芯片上下游的企業也離不開美國的核心技術和設備;正是因為如此,老美才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半導體芯片領域對我們進行「科技霸凌」!
在被老美極限打壓和封鎖,以及有了華為的前車之鑒后,國內的科技企業也紛紛覺醒了,并開始加快了在半導體芯片等領域的發展;隨著國內企業和機構的不斷努力,如今我們也在很多前沿芯片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其中西安郵電大學立下大功,不僅突破了第四代半導體新型材料技術,而且還在8英寸的硅片上制備出了高品質的氧化鎵外延片;對此外媒也表示:美國封鎖了什麼?
這些年來,半導體芯片領域發展的十分迅猛;時至今日,全球一共探索出了四代半導體材料技術;第一代就是美國所主導的硅基芯片材料,而這也是我們目前最常見的芯片材料;而第二代則是砷化鎵、磷化銦材料,可以被應用于毫米波器件,微波器件的制造;第三代是以氮化鎵為主,目前主要被應用在手機廠家的快充充電頭上,因為導熱度高,可提高轉換效率,所以也大大的提升了手機等設備的充電效率,目前最高已經可以做到300W「神仙級」秒充。
如今第四代就是西安郵電大學所突破的新型材料氧化鎵外延片,它具有更低的導通電阻,以及更高的擊穿電場強度的特性,可以被廣泛的應用于前沿的電力調節、光伏以及電動汽車等領域,可以說這也是最前沿的芯片半導材料技術了,對于突破摩爾定律的限制也將有極大的幫助和探索意義,并為我們在芯片新的發展路徑上提供解決方案。
要知道,在目前市場上所廣泛使用的硅基芯片領域,美國早已經取得了領先的優勢,并積累了超半個世紀的核心技術,在老美《瓦森納協議》等條約的封鎖下,我們甚至有錢也買不到最先進的EUV光刻機,更無法生產出7nm以下芯片,所以我們想要在硅基芯片領域實現彎道超車也是很難的;不過也正是在老美的極限打壓和封鎖下,才刺激了中企加快走上了自研的道路!
如今,在硅基半導材料領域里,台積電已經實現了3nm工藝的量產,并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但值得一提的是,硅基半導材料的發展需要遵循摩爾定律,越往下就越難突破,到了1nm以后,幾乎就達到了行業的「天花板」,所以現在整個半導體市場上也在加快對半導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架構的研發,而我國不僅研發出了新型半導體材料和技術,而且還建立了全球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線,這也將有利于幫助我們在前沿工藝芯片領域破冰,相信隨著國產科技企業的不斷努力,我們也一定能打破封鎖,不知道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