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台積電橫掃車企7nm訂單,中芯國際沒機會了?

過人君 2022/12/28

隨著汽車向智能化方向發展,車用半導體正在快速地增長。一直以來,車用芯片主要以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IDM廠為主,但芯片荒改變了傳統供應鏈模式。

如今,一些大型車企開始直接對接晶圓代工廠。近日消息,特斯拉、大眾、通用、豐田等車企的7nm以下車用芯片訂單被台積電橫掃。那麼,中芯國際就沒機會了?

如今,燃油車時代正在成為過去,新能源汽車時代正在加速到來,汽車開始向著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方向快速發展。因此,對芯片的需求量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多。

根據我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傳統燃油車所需汽車芯片數量為600-700顆,而電動車所需的汽車芯片數量達到了1600顆,更高級的智能汽車有望需要3000 顆。

汽車芯片包括控制芯片、存儲芯片、MCU芯片、CMOS圖像傳感器等很多種類型。

按說,汽車芯片跟手機所用芯片不同,因為車用芯片對面積大小要求不太高,但因為使用環境復雜,所以車用芯片需要使用壽命更長,并且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的環境。

因此,汽車芯片一般都采用28nm成熟制程,車規級芯片大多采用14nm和16nm。

然而,一些供應商推出了7nm車用芯片,比如,高通智能座艙芯片8155采用7nm,英偉自動駕駛芯片Orin為7nm,這帶動不少汽車廠商瞄準了7nm以下高端制程。

畢竟,芯片制程越高帶來的性能也越強,高端制程車用芯片正在成為高端智能汽車的賣點之一。高通8155芯片即使價格近萬,國內不少汽車廠商也都采用了該芯片。

馬斯克在2019年時就表示,下一代芯片會采用7nm制程,現在已開始用5nm。如今,特斯拉、大眾、通用、豐田等都把7nm訂單交給了台積電,主要還是考慮穩定性。

三星跟台積電一樣可以做7nm和5nm,但存在良率低、功耗大、發熱嚴重等問題。

高通之前的驍龍系列芯片就是因為采用三星工藝,結果因發熱嚴重被稱為火龍,后來只好轉單到台積電,而汽車芯片在性能、穩定性、安全性上要求比手機芯片更高。

所以車企們更不會冒險,紛紛放棄三星,這讓台積電橫掃7nm以下車用芯片訂單!

那麼,中芯國際是不是就更沒機會了?如果單說7nm以下芯片,目前全球除了台積電外,就只有三星能做。本來中芯也要突破7nm了,但由于沒有EUV還被限制了。

不過,即使台積電拿了7nm車用芯片訂單,中芯國際機會也還很大,有兩方面情況。

首先,高端制程車用芯片僅占很小一部分。據相關統計顯示,車規級芯片80%左右采用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僅有20%采用14nm及以下,其中7nm以下占比更小。

據了解,車用芯片業務才占台積電整體營收的5%左右。而中芯國際14nm已經沒有問題,28nm制程更是強項,尤其是成熟制程產能一直在擴產,所以相對優勢更大了。

其次,大陸市場才是最大的車用芯片市場。據統計,今年1-11月,國產品牌汽車市場份額達到了49.2%,我國正在憑借新能源汽車,超越西方國家成為全球汽車強國。

如今,國內汽車廠商都意識到了國內汽車芯片供應鏈的重要性,比亞迪、小鵬、理想、蔚來等都開始對汽車芯片進行布局,目標就是建立100%純國產的汽車芯片供應鏈。

國內汽車廠商將會采用更多的國產芯片,這自然會給中芯國際等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因為國內汽車廠商已經嘗到了缺芯問題帶來的后果,過度依賴國外芯片,就會被人家牽著鼻子走,不僅要付出高價格購買芯片,關鍵還可能會影響或延遲汽車交付時間。

這讓國內汽車廠商開始更加注重自主芯片產業鏈,所以未來中芯國際等大陸晶圓廠的機會還很多。因此,沒必要看到台積電拿到一些7nm車用訂單,就開始妄自菲薄。

關鍵是,不論是車用芯片,還是手機SoC等其他芯片,我們都應該重視芯片自主化!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