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台積電包機赴美建廠:一步步走向深淵,還是要扭轉局面?

過人君 2022/11/14

台積電是不是在一步步走向深淵?

誰也沒有想到,就在近期台積電高調包了10架飛機,準備去美建廠,而且將會在下個月進行移機儀式,看到這里很多網友就表示台積電這是「糊涂」啊,難道當年富士康的教訓還不夠大嗎? 但是沒有辦法,哪怕明知有困難,台積電還是過去建廠。

這一次不同之前網傳的那樣,而是有模有樣,這10架飛機,不僅僅是轉移了相關的技術人才、工程師,還有其家屬以及供應鏈方面的人才,可以看得出,這是在「搬家」啊。可明明前不久就遭遇了美企大面積的砍單,難道台積電沒有看出這背后的貓膩?為何還一直想要赴美建廠呢?它在害怕什麼?而這一次的赴美建廠也因為不少網友的猜想,那就是今后台積電還有如今的市場份額和重量了嗎?或許連它自己都不知道吧。

是走向深淵,還是扭轉局面?

這一次包10架飛機赴美建12寸晶圓廠,投資超過120億,雖然之前有消息稱在美建廠成本要高于國內,可是目前來看台積電似乎不是那麼在乎,而對于美所提出的會有補貼以及在某些方面的協助,別說是什麼可持續的,就是能不能到位都是一個值得擔心的事情。

但更令人擔心的是,美還想讓台積電建6個廠。這妥妥的是要「搬空」台積電啊。

為何就走到了這一步呢?

其實從選擇斷供華為訂單之后,這一天就預示這要來了。

以往,華為可以和蘋果相互制衡,在制衡、競爭的情況下,促使台積電加大力度研究新的技術,賺取更多的錢。但是當選擇拒絕華為訂單之后,雖然在一段時間里營收增長,可那多數都是來自于美企,如今再看,很多美企訂單都開始流向了英特爾方面,所有有人估計台積電下個季度的報表將會是嚴重下滑。

如今來看,台積電似乎也是沒有了更好的選擇,因為很多客戶幾乎都是美企,而這一次赴美建廠,如此「興師動眾」很多人分析是為了在美本土獲得更多訂單,以此來制衡英特爾。畢竟很多技術都是台積電自己的,這也算是其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東西了。

但事實上呢?台積電哪怕去了美本土,競爭力也不是很大,它缺的訂單,其實更深層次是缺的本土支撐。

什麼叫本土支撐?比如說華為,雖然手機業務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其,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等等都在均衡發展,尤其是鴻蒙系統發布以來,更深入的加入汽車領域,這是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營收來源。再說蘋果,蘋果iPad擁有82%美市場份額,而手機市場單單是我們國內,就提供了巨大的利潤,再說供應鏈,都是爭著去搶, 你看當下的富士康為了能夠趕工,都開始要求「每個村出一個人」了,所以蘋果也不擔心失去訂單和代工廠。

反觀台積電,很多訂單都依賴于國際大廠,尤其是依賴于美企。或許在最初的時候,失去華為訂單,涌進更多美企訂單,自己賺得盆滿缽滿就認為沒事,但恰恰這就是一個伏筆。

在失去華為訂單之后,在訂單上就失去了制衡的局面,過于依賴美企就失去了主動權,缺少營收,那必然會減少對新技術的研發, 久而久之,就會被三星或是英特爾給反超,那個時候就真的是失去了地位。

赴美建廠,很多人說是為了貼近美市場,或是因為無奈才去的。但不管怎麼說,后面的走向已經不是自己所能夠控制的了。

至于是一步步走向深淵還是扭轉局面,那就看自己的選擇了!


用戶評論